時間:2019-03-25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自古中醫就長壽,像藥王孫思邈等等中醫名家,難道中醫有什么長壽的秘訣嗎?讓我們一起來探尋一番中醫長壽的秘訣吧。
綜合中醫長壽的經驗,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重視預防
古代人要和自然災害、猛獸做斗爭,加上科學不發達,傳染病無法控制,一般疾病醫療效果也差,因而人的死亡率極高,平均壽命短。若不注重預防,長壽是不可能的,《內經》所謂“不治已病治未病”就是強調預防的重要性。
二、有病早治
被尊為醫圣的張仲景主張早識病、早治病。《甲乙經·序》說:“仲景見侍中王仲宣,時年二十余,謂曰:‘君有病,四十當眉落,眉落半年死。令服五石湯可免’。仲宣不懂醫學又不聽忠告,終于四十而夭折”。
三、講究養生之道
許多中醫享有長壽的關鍵在于養生。《冷廬醫話》稱名醫長壽為“醫范”,強調“醫人每享高齡……既精醫學必有探性命之旨,審頤養生之宜,而克葆天年也”。其養生之道有四:
1、起居有常,動靜適宜
如《管子·形勢篇》說:“起居時、飲食節、寒暑適,則身利而壽命益”。孫思邈提出:“養生之道,常于小勞”、“體欲常勞、勞勿過極”、“人欲勞于形,百病不能成”。華佗亦指出:“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百”。這都說明要動靜適宜,勞逸結合。即《內經》的所謂“久臥傷氣、久坐傷肉”。勞動、運動是長壽之道。
2、飲食有節,戒除偏嗜
《管子》說“……飲食有節……則身利而壽命益……飲食不節……則形累而壽命損”。說明飲食要有節制,要定時定量。《素問·臟氣法時論》說:“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說明食物應多樣化,應互相搭配。《素問》所謂:“多食咸則脈凝泣而變色”則提示人們飲食應清淡,不宜太咸。
3、減思慮,蠲喜怒
《上古天真論》說:“內無思想之患,以恰愉為務”。著名醫學家李東恒說:“凡怒念、悲思、恐懼,皆損元氣”。《醫鈔類編》說:“若日逐攘憂煩,神不守舍,則易于衰老”。說明不能過分喜怒悲哀,不能過分憂愁思慮。
4、慎房事
《內經》說:“若入房過度則傷腎”,放縱情欲,耗精過度就會“半百而衰也”。《千金方》上更說:“恣其情欲,則命同朝露也”。
明代龔應圓曾有一篇概括養生之道的“戒忌箴”,言簡意賅,面面俱到,茲錄于下:“絕戒暴怒,最遠房室,更慎起居,尤忌憂郁,順就寒溫,調節飲食,毋以為言,虛偽無益,一或失調,噬臍何及”。
以上幾點是后人總結的關于中醫長壽的秘訣,你懂得了其中的奧秘了嗎?中醫長壽的秘訣其實就是一個養生之道。
5、護好自己的雙腳
足部保暖是養腎的一種方法。這是因為腎經起于足底,而足部很容易受到寒氣的侵襲。因此,足部要特別注意保暖,睡覺時不要將雙腳正對空調或電扇;不要赤腳在潮濕的地方長期行走。另外,足底有許多穴位,如涌泉穴。“腎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每晚睡覺前可以按揉腳底涌泉穴,按摩涌泉穴可起到養腎固精之功效。
6、大便要暢通
大便不暢,宿便停積,濁氣上攻,不僅使人心煩氣躁,胸悶氣促,而且會傷及腎臟,導致腰酸疲憊,惡心嘔吐。因此,保持大便通暢,也是養腎的方法。大便難解時,可用雙手手背貼住雙腎區,用力按揉,可激發腎氣,加速排便;行走時,用雙手背按揉腎區,可緩解腰酸癥狀。
7、飲水養腎
水是生命之源。水液不足,則可能引起濁毒的留滯,加重腎的負擔。因此,定時飲水是很重要的養腎方法。
8、有尿不要忍
膀胱中貯存的尿液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刺激神經,產生排尿反射。這時一定要及時如廁,將小便排干凈。否則,積存的小便會成為水濁之氣,侵害腎臟。因此,有尿時就要及時排出,也是養腎的最好的方法之一。
9、吞津養腎
口腔中的唾液分為兩部分:清稀的為涎,由脾所主;稠厚的為唾,由腎所主。你可以做一個實驗,口里一有唾液就把它吐出來,不到一天時間,就會感到腰部酸軟,身體疲勞。這反過來證明,吞咽津液可以滋養腎精,起到保腎作用。
10、飲食保腎
能夠補腎的食物有很多。除了黑色的黑芝麻、黑木耳、黑米、黑豆等黑色食物可養腎外,核桃、韭菜、蝦、羊腰等也可以起到補腎養腎的作用。
11、睡眠養腎
充足的睡眠對于氣血的生化、腎精的保養起著重要作用。臨床發現,許多腎功能衰竭的患者有過分熬夜、過度疲勞、睡眠不足的經歷。因此,不要過度熬夜,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早睡早起,有利于腎精的養護。
12、警惕藥物
不論中藥還是西藥,都有一些副作用,有的藥物常服會傷腎。所以在用藥時要提高警惕,要認真閱讀說明書,需長期服用某種藥物時,要咨詢相關專家。
13、運動養腎
生命在于運動。通過運動養腎糾虛,是值得提倡的積極措施。這里向您介紹有助于養腎糾虛又簡單易學的運動方法:兩手掌對搓至手心熱后,分別放至腰部,手掌向皮膚,上下按摩腰部,至有熱感為止。可早晚各一遍,每遍約200次。此運動可補腎納氣。
![]()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環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經系秘方(29) 傳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 |
補氣篇(103) 抗老篇(58) 補血篇(77) 解毒篇(93) 健體篇(180) 安神篇(43) |
![]() |
潤膚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發篇(33) 抗皺篇(58) 潔齒篇(23) |
![]() |
斑禿方(62) 痤瘡方(39) 雀斑方(54) 蕁麻疹方(53) 濕疹方(45) 脫發方(38) 白發方(70) 黃褐斑方(45) |
![]()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陰莖癌方(38) |
![]() |
陽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遺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陰囊病(7) |
![]() |
除痔方(42) 燒燙方(20) 跌打方(24) 骨癥方(26) 炎癥方(56) |
![]()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膚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傳染疾病秘方(9) 神經疾病秘方(78) 寄生蟲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 |
月經病(89) 妊娠病(41) 宮頸癌(62) 產后病(42) 帶下病(16) 不孕癥(57) 婦科雜病(41) 乳腺癌(51) |
![]()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以醫生診斷及醫療為準。 ┊ 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問題_請速與我們聯系
Copyright © 2025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藥品網 版權所有
鄂ICP備06013414號-7 公安備: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