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3-25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一)體質(zhì)概述
痰濕體質(zhì)是目前比較常見的一種體質(zhì)類型。父母體質(zhì)狀況、先天稟賦對于此種體質(zhì)的形成多見,家族內(nèi)部長期形成的如不愛活動、口味偏咸、喜愛甜食等不良生活習性也是容易促成和加重痰濕的重要因素。當人體臟腑陰陽失調(diào),氣血津液運化失調(diào),易形成痰濕時,便可以認為這種體質(zhì)狀態(tài)為痰濕體質(zhì),多見于肥胖者或素瘦今肥者。
痰濕體質(zhì)者常表現(xiàn)有體形肥胖,腹部肥滿松軟,面部皮膚油脂較多,多汗且黏,胸悶,痰多,面色淡黃而暗,眼胞微浮,容易困倦、嗜睡,形體動作、情緒反應、說話速度顯得緩慢遲鈍,平素舌體胖大,舌苔偏厚白膩或甜,身重不爽,喜食肥甘甜粘,大便正常或不實,小便不多或微混。性格偏溫和、穩(wěn)重,多善于忍耐。此種體質(zhì)類型者有易患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癥、高脂血癥、脂肪肝、哮喘、痛風、冠心病、內(nèi)分泌代謝綜合征、腦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傾向。
(二)養(yǎng)生原則
健脾祛濕;脾是生痰之源,痰濕體質(zhì)的養(yǎng)生最主要是保護脾、不傷脾,使其不生痰濕,盡職盡責地完成對飲食的吸收、轉(zhuǎn)化、輸布功能。
(三)養(yǎng)生方法
1、起居調(diào)攝
不宜居住在潮濕的環(huán)境里,要多曬太陽,因陽光能夠散濕氣,振奮陽氣;注意保暖,濕遇溫則行,遇寒則凝。寒涼的天氣不利水濕在體內(nèi)運化,常傷及脾胃,因此痰濕體質(zhì)在寒涼的天氣癥狀較為明顯。濕氣重的人,可以經(jīng)常洗一洗熱水操,或泡溫泉;夏季就少吹空調(diào),以提高自己的耐熱能力,同時夏暑出汗以散濕散熱;在陰雨季節(jié),要注意濕邪的侵襲。痰濕體質(zhì)的人應盡量穿寬松的棉麻、絲綢、天然纖維以利于汗液蒸發(fā),祛除體內(nèi)濕氣。
2、體育鍛煉
痰濕之體質(zhì),多形體肥胖,身重易倦,故應長期堅持體育鍛煉,如散步、慢跑、球類、武術(shù)、八段錦、五禽戲及各種舞蹈等,均可選擇。活動量應逐漸增強,讓疏松的皮肉逐漸轉(zhuǎn)變成結(jié)實、致密之肌肉。氣功方面,以站樁功、保健功、長壽功為宜,加強運氣功法。
3、飲食調(diào)養(yǎng)
痰濕體質(zhì)者體形大多肥胖,身重容易疲倦,喜食肥甘厚味的食物,并且食最大。食療上少甘厚味,酒類也不宜多飲,且勿暴飲暴食和進食速度過快,不要吃夜宵,一定要吃早餐。應常吃味淡性溫平的食品,多吃些蔬菜、水果,尤其是一些具有健脾利濕、化瘀祛痰功效的食物,更應多食。果品類有杏子、荔枝、檸檬、櫻桃、楊梅、檳榔、佛手、栗子等,蔬菜類有芥菜、韭菜、大頭菜、香椿、辣椒、大蒜、蔥、生姜、木瓜、白蘿卜、荸薺、紫菜、洋蔥、白果、大棗、扁豆、紅小豆、蠶豆、包菜、山藥、薏米、冬瓜仁等,肉類有牛肉、羊肉、狗肉、雞肉等。生姜散濕作用好,還能暖脾胃。促進發(fā)汗,在夏季和潮濕天氣、早上起床吃生姜較好,或煲紅糖生姜茶喝,水產(chǎn)類有鰱魚、鯽魚、帶魚、泥鰍、黃鱔、河蝦、海參、鮑魚等。應限制食鹽的攝入,不宜多吃肥甘油膩、酸澀食品,如飴糖、石榴、柚子、枇杷、砂糖等。此外,杏仁霜、蓮藕粉、茯苓餅對該體質(zhì)者是不錯的食補選擇。
4、藥物養(yǎng)生
黨參、扁豆、陳皮、砂仁、淮山、薏苡仁、茯苓、赤小豆、冬瓜皮、白芥子都有一定的祛痰濕的作用,但是祛痰濕的部位不同。例如,白芥子、陳皮,主要是祛肺部、上焦的痰濕;陳皮如黨參、扁豆合用,主要是治中焦的痰濕,赤小豆主要治下焦的痰濕。因肺失宣降,津失輸布,液聚生痰者,當宣肺化痰,方選二陳湯;若因脾不健運,濕聚成痰者,當健脾化痰,方選六君子湯或香砂六君子湯,若腎虛不能制水,水泛為痰者,當溫陽化痰,方選金匱腎氣丸。
5、經(jīng)絡調(diào)養(yǎng)
改善痰濕體質(zhì)的經(jīng)濟絡主要有任脈、足太陰脾經(jīng)、足少陽膽經(jīng),足陽明胃經(jīng)、足太陽膀胱經(jīng)。常選用中脘、水分、神闕、關(guān)元,陰陵泉、足三里、脾俞、三焦俞等腧穴進行艾條溫灸。每次取腹部、背部、下肢各一個穴位灸。特別是在夏季吃冷飲太多或環(huán)境潮濕導致痰濕明顯加重時可以立即灸能改善其體質(zhì)。
![]()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環(huán)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經(jīng)系秘方(29) 傳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 |
補氣篇(103) 抗老篇(58) 補血篇(77) 解毒篇(93) 健體篇(180) 安神篇(43) |
![]() |
潤膚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發(fā)篇(33) 抗皺篇(58) 潔齒篇(23) |
![]() |
斑禿方(62) 痤瘡方(39) 雀斑方(54) 蕁麻疹方(53) 濕疹方(45) 脫發(fā)方(38) 白發(fā)方(70) 黃褐斑方(45) |
![]()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陰莖癌方(38) |
![]() |
陽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遺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陰囊病(7) |
![]() |
除痔方(42) 燒燙方(20) 跌打方(24) 骨癥方(26) 炎癥方(56) |
![]()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膚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傳染疾病秘方(9) 神經(jīng)疾病秘方(78) 寄生蟲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 |
月經(jīng)病(89) 妊娠病(41) 宮頸癌(62) 產(chǎn)后病(42) 帶下病(16) 不孕癥(57) 婦科雜病(41) 乳腺癌(51) |
![]()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關(guān)于我們 | 打賞支持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網(wǎng)站地圖 | 免責聲明 | 友情鏈接 |
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以醫(yī)生診斷及醫(yī)療為準。 ┊ 如有轉(zhuǎn)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quán)問題_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
Copyright © 2025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藥品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鄂ICP備06013414號-7 公安備: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