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與中藥相配制,方稱藥酒。故在研究藥酒前,先了解酒的源流與作用,很有必要。酒的發明,在我國已具有相當悠久的歷史,是世界上釀酒最早的國家之一,對世界釀酒技術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一般認為,人類社會進入舊石器時代后期已能打制出許多用于獲取自然物的石頭工具,對于食物的好惡也就有了選擇的可能性。據有關史料記載:大約在采集經濟時代,那時的農業尚未興起,野果和蜂蜜則成了可供人類釀酒的理想而又容易得到的原料。我們聰明的祖先在勞動過程中就注意到野果和蜜中含有發酵性的糖分,一旦接觸了空氣中的霉菌和酵母就會發酵成酒。由于經自然發酵的野果好吃而受到了啟發,并產生了極大興趣,于是他們開始有目的地將野果采摘并貯存起來,讓其在適宜條件下自然發酵成酒,這可以說是最原始的,也是最早的釀酒了。
大約在原始社會的末期,人類進入農業社會后,我們的祖先貯存谷物,由于保存的方法原始,條件較差,谷物容易受潮發芽霉變。這些長霉的谷物就成了天然的曲蘗,遇水后便開始發酵成酒。正如原始人用水果釀酒一樣,我們的祖先在品嘗了由谷物變成酒后很喜愛,于是就有目的地利用曲蘗來釀酒,這樣谷物釀酒也就應運而生了。甲骨文中,酒寫作“凸”,意即糧食與水在缸中發酵后變成了酒。《尚書》記有商王武丁“若作酒醴,爾為曲蘗”之說。漢朝淮南王劉安在其所著的《淮南子》中也認為,谷物釀酒的起源幾乎是和農業同時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