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3-19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長期反復的過度腰部勞動、慢性勞損、過度勞損等情況都會造成腰肌勞損,讓患者腰痛難忍。中醫在預防腰肌勞損有哪些建議呢?
5因素可導致腰肌勞損
中醫認為腰肌勞損系感受寒濕、濕熱,氣滯血瘀,腎虧體虛或跌打外傷所致。“久勞”和“勞傷久不復原”是形成勞損的主要原因。《素問。宣明五氣篇》記載: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是謂五勞所傷也。清代葉桂說:勞傷久不復原為損。根據發病情況,其病因病理可分為以下幾點:
1、腰部筋肉急性損傷后,未作及時治療或治療不徹底所致。
2、由于多次扭傷腰部,損傷組織撕裂出血,瘀腫吸收不好,使筋肉發生粘連。
3、單一姿勢的長時間彎腰勞動、持續性負重,使腰部組織長時間處于緊張狀態而形成慢性勞損。
4、在劇烈活動或勞動后,受風受涼使濕寒侵入機體,經絡阻滯,氣血運行不暢。
5、腰骶椎先天變異畸形及體弱或退變等,亦可形成慢性勞損。
多種小動作緩解腰肌勞損癥狀
按揉穴位
1、揉命門穴。命門穴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的凹陷處,與肚臍相對。右手或左手握拳,以拳尖置于命門穴上,先順時針壓揉9次,再逆時針壓揉9次,重復壓揉36次。堅持按揉此穴,可起到溫腎陽、利腰脊的作用。
2、揉腎俞穴。腎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與命門穴相平。雙手握拳,將拳尖放在兩側腎俞穴上,先順時針壓揉,再逆時針壓揉。每天堅持按揉此穴,具有滋陰壯陽、補腎健腰的作用。
3、揉腰陽關穴。腰陽關穴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的凹陷處,約與髂脊相平。左手或右手握拳,以拳尖置于腰陽關穴上,反復按揉。該穴為督脈上陽氣通過處,每天按揉,可起到疏通陽氣、強腰膝、益下元的作用。
4、揉腰眼穴。腰眼穴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開約3.5寸的凹陷處,與陽關穴相平。雙手握拳,用拳尖按揉此穴,可起到活血通絡、健腰益腎的作用。
5、拿委中穴。委中穴位于膝關節后面腘窩橫紋正中點處。雙手對搓至熱,以兩手同時拿揉(用大拇指與其余四指的指腹相對施力)兩下肢委中穴,時間約一分鐘。可舒筋活絡、解痙止痛。
6、捶腰陽關穴。以手四指握大拇指成拳,手腕放松,用拳背部叩擊腰陽關穴36次。每天叩擊此穴,能起到振奮陽氣、強健腰膝的作用。
捏脊療法
捏脊可以刺激背部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來治療腰肌勞損,著重刺激脾俞穴、胃俞穴、腎俞穴等背俞穴。
先趴在床上露出背部,身體放平,盡量讓肌肉放松。然后先用雙手拇指及食指夾起腰椎兩旁的皮膚、肌肉,再用食指及中指在前導引,拇指往前推,一松一緊,慢慢往肩頸部有規律地捏。每次從下往上捏6遍,每日兩次,七天為一個療程。還有,應該視患者背肌松軟程度而選用適當力度。
外敷
1、取當歸、防風、牛膝、桂枝、赤芍、羌活、五加皮、威靈仙、艾葉各100g,將上述藥材裝入布袋中,用水煎煮,待溫熱后直接將布袋敷于患處,每日1次;
2、取吳茱萸、黑附子、肉桂、干姜、川穹、蒼術、獨活、羌活、威靈仙、土元、全蟲、冰片各10g,細辛6g,紅花15g,皂角9g,川椒30g。將上述藥物烘干,研成細末,用生姜汁或酒調成膏狀,敷于患處。
3、取伸筋草、海桐皮、獨活、當歸、鉤藤、乳香、沒藥、川紅花各若干,將這些藥物用水煎煮后,用溫熱的藥液直接擦洗息處。患者可每天擦洗2次,每次擦洗1小時左右,直至病情好轉。
![]()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環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經系秘方(29) 傳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 |
補氣篇(103) 抗老篇(58) 補血篇(77) 解毒篇(93) 健體篇(180) 安神篇(43) |
![]() |
潤膚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發篇(33) 抗皺篇(58) 潔齒篇(23) |
![]() |
斑禿方(62) 痤瘡方(39) 雀斑方(54) 蕁麻疹方(53) 濕疹方(45) 脫發方(38) 白發方(70) 黃褐斑方(45) |
![]()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陰莖癌方(38) |
![]() |
陽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遺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陰囊病(7) |
![]() |
除痔方(42) 燒燙方(20) 跌打方(24) 骨癥方(26) 炎癥方(56) |
![]()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膚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傳染疾病秘方(9) 神經疾病秘方(78) 寄生蟲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 |
月經病(89) 妊娠病(41) 宮頸癌(62) 產后病(42) 帶下病(16) 不孕癥(57) 婦科雜病(41) 乳腺癌(51) |
![]()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以醫生診斷及醫療為準。 ┊ 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問題_請速與我們聯系
Copyright © 2025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藥品網 版權所有
鄂ICP備06013414號-7 公安備: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