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3-19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咳嗽是常見的感冒癥狀,那么咳嗽怎么辦呢?引起咳嗽的原因有哪些呢?咳嗽吃什么好呢?下面就來了解一下引起咳嗽的原因及食療方法。
咳嗽常見兩癥狀
咳嗽是我們常見的病癥,特別是感冒的時候很容易伴有咳嗽的癥狀。咳嗽是常見的疾病,也是比較難好的癥狀,所以咳嗽如何調(diào)理就需要我們好好的研究。
咳嗽有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兩種。急性咳嗽主要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或者是過敏性鼻炎,吸入了刺激性物質(zhì)等引起,所以急性咳嗽通常都會伴隨引起的因素得到了痊愈而改善。相對于急性咳嗽來說,引起慢性咳嗽的因素就是比較的多,例如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病、鼻涕倒流、支氣管擴張等,還有例如腫瘤、心臟病、肺部感染都可能引起慢性咳嗽。
咳嗽藥物如何選擇?
目前臨床上常用的咳嗽藥有很多,如川貝枇杷露、復方鮮竹瀝液、通宣理肺丸、小青龍顆粒、蛇膽陳皮口服液、復方甘草片、牛黃蛇膽川貝液、止咳橘紅口服液等,具體按功效又分為清熱、祛寒、化痰、潤燥、養(yǎng)陰等幾大類。
一辨寒熱
一般人咳嗽都不是常年如此,而只是受了風寒、風熱等侵襲,往往病程在3周以內(nèi),屬于急性咳嗽的范圍。這時,辨明是風寒咳嗽還是風熱咳嗽至關重要。風寒咳嗽一般會喉嚨發(fā)癢,痰稀色白,或伴有鼻塞、流清涕、頭痛、肢體酸痛等癥狀。這時應當選擇疏風散寒的藥物,如小青龍顆粒、通宣理肺丸等,痰多者還可選用蛇膽陳皮口服液。而風熱咳嗽一般比較劇烈,咳聲嘶啞,咽喉腫痛,痰黏發(fā)黃,或伴有流黃涕、口渴、頭痛等癥狀。這時應當選擇疏風清熱的藥物,如桑菊感冒片、清肺丸、清肺抑火化痰丸、牛黃蛇膽川貝液等。
需要注意的是,無論風寒還是風熱引起的急性咳嗽,都不要在早期服用蜜煉川貝琵琶膏、養(yǎng)陰清肺丸等養(yǎng)陰斂肺收澀的中藥,因為對于外感的急性咳嗽來說,咳嗽本身是驅(qū)散外邪的過程,如果早期即用收澀藥止咳,雖然咳嗽可以很快緩解,但外邪卻留在了體內(nèi),使感冒病程延長或可能演變成其他慢性疾病。慢性咳嗽(咳嗽兩個月以上)的人,也不建議單純使用止咳藥來解決病痛,應當首先到醫(yī)院查明病因,采取長期的對證治療。
二聽聲音
咳嗽的聲音也可以判斷出證型的不同。總的來講,咳嗽聲低氣怯的屬虛,洪亮有力的屬實。如果咳聲重濁,其音不揚,一般是風寒咳嗽或痰濕咳嗽;如果咳聲音調(diào)高,氣息粗,頻頻發(fā)作,則可能是風熱咳嗽;秋季咳嗽常是干嗆咳,一般口燥咽干,沒有痰,這是燥邪侵犯人體引起的,適合服用養(yǎng)陰清肺丸、秋梨膏、川貝枇杷露等潤燥之品。
如果咳嗽聲怯,語音低,加上容易出汗,怕風寒,則常是肺虛咳嗽,方劑常用甘草干姜湯、生脈散、四君子湯等,以鞏固肺氣;如果咳嗽陣發(fā),聲音洪亮高亢,伴有口苦,脅肋發(fā)脹等表現(xiàn),則常是肝火犯肺導致的,方劑常用黛蛤散合瀉白散等,平時還要注意情緒的疏導。
三看痰液
痰常與咳嗽并見,很多人知道白痰屬寒,黃痰屬熱。實際上,不僅是顏色,痰液的質(zhì)、量、味等都反映了疾病的情況。咳嗽者若少痰或無痰,多屬燥熱、陰虛;痰多者常屬痰濕、痰熱或虛寒。痰質(zhì)稀薄者多屬風寒,痰質(zhì)黃稠者多屬風熱。
如果咳吐鐵銹色痰或痰中帶血,多為肺熱或陰虛傷絡,治療宜用養(yǎng)陰清肺丸,或銀耳百合羹、秋梨膏等;痰中有腥味為痰熱,可以選擇羚羊清肺丸、牛黃蛇膽川貝液等,或在飲食中適當加入魚腥草。痰味甜多屬脾虛,痰味咸多屬腎虛,這些都應由專業(yè)醫(yī)師進行辨證論治。
四記時間
咳嗽的時間可以幫我們判斷咳嗽的證型。一般早上咳嗽加劇者,多咳聲重濁,咳痰后減輕,這一般是痰濕、痰熱咳嗽,藥物可以選擇復方鮮竹瀝液、蛇膽陳皮口服液、止咳橘紅口服液等。午后或黃昏咳嗽加重,咳聲輕微短促者,多是肺燥陰虛,治療常用養(yǎng)陰清肺丸、川貝枇杷露等。
夜間平躺時咳嗽,坐起來好轉者,多是有水飲壓迫肺臟,治療常選苓甘五味姜辛湯(茯苓、甘草、五味子、干姜、細辛)等。一年四季也有不同,比如咳嗽冬天嚴重夏天減輕的,多是寒性咳嗽,治療常選小青龍顆粒、通宣理肺丸等。秋季發(fā)作、口燥咽干,多是肺燥咳嗽,藥物常選川貝枇杷露、養(yǎng)陰清肺丸等。
五審病勢
病勢和病程是判斷咳嗽屬外感還是內(nèi)傷最直觀的特征,一般來講,病勢急(咳嗽突發(fā),頻頻作咳),病程短(3周以內(nèi))的多是外感咳嗽,此時不宜服用訶子、五味子等斂肺收澀的藥物;病勢緩(偶爾咳嗽,不劇烈),而病程長(兩年以上)的多是內(nèi)傷咳嗽,多因本身正氣不足,不能及時將邪氣排出體外而生,此時不能盲目選擇疏散外邪的藥,如通宣理肺丸、小青龍顆粒等,否則易耗陰,傷肺氣。
咳嗽在發(fā)展過程中,還會出現(xiàn)一些兼證,比如咳嗽伴有兩側脅肋疼痛者,多為肝氣化火,可選擇疏肝、瀉肝的黛蛤散治療。經(jīng)常咳嗽伴有鼻塞、汗出者,常是體質(zhì)不好、肺氣偏虛的表現(xiàn),治療可用玉屏風散或御寒湯,以增強機體的抵抗力。
![]()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環(huán)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經(jīng)系秘方(29) 傳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 |
補氣篇(103) 抗老篇(58) 補血篇(77) 解毒篇(93) 健體篇(180) 安神篇(43) |
![]() |
潤膚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發(fā)篇(33) 抗皺篇(58) 潔齒篇(23) |
![]() |
斑禿方(62) 痤瘡方(39) 雀斑方(54) 蕁麻疹方(53) 濕疹方(45) 脫發(fā)方(38) 白發(fā)方(70) 黃褐斑方(45) |
![]()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陰莖癌方(38) |
![]() |
陽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遺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陰囊病(7) |
![]() |
除痔方(42) 燒燙方(20) 跌打方(24) 骨癥方(26) 炎癥方(56) |
![]()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膚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傳染疾病秘方(9) 神經(jīng)疾病秘方(78) 寄生蟲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 |
月經(jīng)病(89) 妊娠病(41) 宮頸癌(62) 產(chǎn)后病(42) 帶下病(16) 不孕癥(57) 婦科雜病(41) 乳腺癌(51) |
![]()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關于我們 | 打賞支持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網(wǎng)站地圖 | 免責聲明 | 友情鏈接 |
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以醫(yī)生診斷及醫(yī)療為準。 ┊ 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問題_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
Copyright © 2025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藥品網(wǎng) 版權所有
鄂ICP備06013414號-7 公安備: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