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3-18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氣血是我們體內氣和血的同城,也是我們生存的根本。氣血不足就會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對于氣血不足,中醫是如何判斷的,一起來學習一下,為自己做個簡單的判定吧。
中醫教你通過觀察外形了解氣血
看皮膚:皮膚白里透著粉紅,有光澤、彈性,無皺紋、斑,代表氣血充足。反之,皮膚粗糙,沒光澤,發暗、黃、白、青、紅,長斑,都代表身體狀況不佳、氣血不足。
看頭發:頭發烏黑、濃密、柔順代表氣血充足,頭發干枯、掉發,頭發發黃、發白、分叉,都是氣血不足的表現。
看眼睛:看眼睛實際上是看眼白的顏色,俗話說“人老珠黃”,其實指的就是眼白的顏色變得混濁、發黃、有血絲,這就表明氣血不足了。眼睛隨時都能睜得大大的,說明氣血充足;反之,眼袋很大、眼睛干澀、眼皮沉重,都代表氣血不足。
摸手:摸手的溫度,假如手一年四季都是暖和的,代表人氣血充足,假如手心偏熱、出汗或者手冰冷,都是氣血不足。
看手指:看手指的指腹,假如手指指腹扁平、薄弱或指尖細細的,則代表氣血不足,而手指指腹飽滿,肉多有彈性,則說明氣血充足。
看耳朵:耳朵氣血充足的人耳朵呈淡淡的粉紅色、有光澤、無斑點、無皺紋、飽滿,如果耳朵顏色暗淡、缺乏光澤、有斑點、皺紋多,就表示氣血不足了。
看牙齦:看牙齦,牙齦萎縮代表氣血不足,只要發現牙齒的縫隙變大了,食物越來越輕易塞在牙縫里,就要注意了,身體已經在走下坡路,衰老正在加快。
看睡眠:成人如果像孩子一樣入睡快、睡眠沉,呼吸均勻,一覺睡到自然醒,表示氣血足;而入睡困難,易驚易醒、夜尿多,呼吸深重或打呼嚕的人都是血虧。
氣虛不足調理可分三種
飲食進補:平時常吃補血養血的食物,如菠菜、花生、蓮藕、黑木耳、雞肉、豬肉、羊肉、海參等。水果可選用桑椹、葡萄、紅棗、桂圓等。多吃紅色和黑色食物,如紅棗、紅糖、紅小豆、芝麻、烏雞等,食用時要注意控制脂肪的攝入,因為油膩過多會影響營養成分的吸收。
精神調理:要避免勞累,中醫認為,過度的勞累、思慮等無形因素都會暗中損耗血液,所以血虛的女性要避免過度疲勞,尤其不可過度思慮。血虛體質的人,容易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能集中,因此,在精神調養方面要努力做到注意力集中。
中藥滋補:很多中藥都有補血的作用,如熟地黃、白芍、當歸、川穹、枸杞子、黃芪等,可以將其作為湯料或茶飲食用。另外,還可以用這些中藥和補血的食物一起做成可口的藥膳,如當歸羊肉湯、四物雞湯等,均有很好的養血效果。
除了上述我們所說的調理方法,還可以嘗試的就是按摩和泡腳的方法:
按摩
按關元穴:關元穴位于臍下三寸處,古人認為關元是男子藏精、女子藏血之處,常按揉能夠補養元氣、腎氣,有調理氣血的作用。
揉腰:腎為先天之本,腎陽足,我們身體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才能得到溫煦,血脈才能通暢,肌肉筋骨才能強健,精力才能充沛。而腰為“腎之府”,因此自古就有用雙手搓腰部捂腎的做法,可以調和氣血,增強腎臟功能,加固體內元氣。做法:正立,雙腳平行,與肩膀同寬,雙膝微屈,身體正直,自然放松。雙手手掌按在腰部的腎俞穴(用手順著腰帶的位置往后摸,至脊柱兩旁,按壓有酸脹或疼痛的感覺),全身做上下有規律的、輕松的抖動。這樣做可以使手掌與穴位接觸的地方產生溫熱的刺激,激發人體腎經之氣,使得腎氣循環通暢,全身氣血調和。這個動作只要想起來就可以做。
泡腳
下面有一個調理小方法,可以改善這樣的癥狀:
黃芪10克,當歸10克,葛根10克,川椒5克,紅花5克。以紗布將所有材料包起來并扎緊,加適量水浸泡20分鐘后再燒開,煮10分鐘后倒入盆中調到適當溫度,每天泡上10分鐘就可以了。這道配方可以活血通經,雙腳常冰冷的人可以每天泡,讓血液循壞更好,漸漸改善冰冷的痛苦。
![]()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環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經系秘方(29) 傳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 |
補氣篇(103) 抗老篇(58) 補血篇(77) 解毒篇(93) 健體篇(180) 安神篇(43) |
![]() |
潤膚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發篇(33) 抗皺篇(58) 潔齒篇(23) |
![]() |
斑禿方(62) 痤瘡方(39) 雀斑方(54) 蕁麻疹方(53) 濕疹方(45) 脫發方(38) 白發方(70) 黃褐斑方(45) |
![]()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陰莖癌方(38) |
![]() |
陽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遺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陰囊病(7) |
![]() |
除痔方(42) 燒燙方(20) 跌打方(24) 骨癥方(26) 炎癥方(56) |
![]()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膚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傳染疾病秘方(9) 神經疾病秘方(78) 寄生蟲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 |
月經病(89) 妊娠病(41) 宮頸癌(62) 產后病(42) 帶下病(16) 不孕癥(57) 婦科雜病(41) 乳腺癌(51) |
![]()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以醫生診斷及醫療為準。 ┊ 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問題_請速與我們聯系
Copyright © 2025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藥品網 版權所有
鄂ICP備06013414號-7 公安備: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