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怎樣才能知道藥品質量有沒有問題、藥物有沒有失效呢?就藥品本身而言,藥品容易受到光線、溫度、濕度、微生物的影響與破壞,發生變質,主要表現為:渾濁、沉淀、發霉、發臭。家長們稍加留意,用藥時多加慎重,就可有效降低因藥品質量問題給孩子帶來的危害。
一般來講,藥品是否變質要依靠理化的方法,或生物檢驗方法來檢驗判定。但是,除專業機構外,一般情況下很難做到。大量的、更重要的方法還是要從藥品的外觀性狀來觀察是否變質,通過人的五官判斷藥品有何變化。當出現下列情況時,就不能再用了。下面介紹幾個幫助家長判斷藥品質量問題的小方法。
一、查看生產日期或生產批號
凡經藥政機關審核批準生產和銷售的藥物,在原包裝瓶貼上,或盒子標簽上都印有生產日期或批號,還有的印有“有效期”?筛鶕@些資料來判斷是否過期。
二、觀察藥品外觀
1、注射劑
方法:觀察藥液是否澄明,有無變色等。注射劑除個別特殊的品種允許有輕微渾濁外,一般都是澄明的液體。凡有明顯渾濁、沉淀或結晶析出,經加熱不能溶解者均不可使用。還有些中草藥注射液在貯存中容易產生渾濁或沉淀,也不可使用。
2、片劑、膠囊劑
方法:觀察藥片外觀,可從顏色、形狀、氣味上進行辨識。
片劑如白色的藥片變黃、變黑、變紅或出現霉點或斑點,均表示藥品已變質失效,不可再服。如若發現藥片有受潮粘連、松片膨大、變形、裂片以及糖衣片變色或嚴重斑點、變花發霉等也不可使用。比如酵母片發霉生蟲,維生素C片氧化變色,阿斯匹林片遇潮后有醋酸的酸味,不可使用。有些中成藥如舒筋活血片吸潮后變棕褐色,藥片松散、粘連不宜使用。
膠囊劑容易吸潮發粘,若內容物變質,則不可用。顆粒劑、糖漿劑 沖劑和糖漿劑失效時往往會出現異味比如發酵味,顆粒劑還會發霉。糖衣片失效時外層糖衣常會裂開,出現斑塊或斑點,還會發生自溶、變黑或發霉。軟膏類的藥物失效時常常會變稀、變色,軟管內會有氣體充盈而使軟管膨脹。
3、散劑
散劑是非常古老的劑型,在中國最早的醫藥典籍《黃帝內經》中就已經有散劑的記載,是指一種或數種藥物經粉碎、混勻而制成的粉狀藥劑。因為是粉狀的,所以散劑非常容易吸濕發生結塊發霉、變色粘連。粉劑藥物失效時一般會變色或有結塊,有霉味,注射用粉劑在溶解后可見顏色發黃。這個時候就不可以再使用了。
對于雖有有效期,但因保存環境不對而提前出現變質的藥物,也可按上面的方法進行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