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酸鈉(Sodiumhyaluronate,SH)又稱透明質酸鈉,是由葡萄糖醛酸和乙酰氨基己糖組成雙糖單位聚合而成的一種高分子黏多糖。其流體動力學特性賦予其重要的物理特性,即高度粘彈性、可塑性、滲透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作為藥物載體,應用于滴眼液、注射液中,可提高生物利用度;在外科方面,可緩解疼痛、腫脹、運動障礙等,促進軟骨的修復和愈合,具有很好的開發前景。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患者,男,57歲,1999年診斷右側股骨頭無菌性壞死。髖關節疼痛十余年,2005年7月X光片顯示:右側股骨頭塌陷變扁(外展位上呈扁平狀),股骨頭密度增高,股骨頭內外緣有骨贅,股骨頭外移。關節間隙全部變窄,髖臼上緣增生,外緣有骨贅。 確診:右髖關節骨性關節炎。
1.2 治療方法。注射方法:大粗隆下2cm內4cm處,常規消毒。進針方向為雙45°,即與冠狀面和股骨干軸線同時成45°(與股骨干軸線成45°也就是與股骨頸軸線方向相同)。玻璃酸鈉注射液2.5ml,換已消毒的6號穿刺針,直接關節穿刺,進入關節腔(X光機定位),緩慢注射,無菌下敷料包扎。每周1次,連續注射5次為1療程。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觀察指標:①疼痛的評估: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定:0~2 分無痛,2~4分為輕度疼痛,5~6分為中度疼痛,7~8分為重度疼痛,9~10分為極度疼痛。運動痛(V運)、靜息痛(V靜)。②體征:髖關節壓痛、步行能力受限程度(跛行)、髖關節活動度(伸屈、內收、外旋)。③副反應:觀察患者一般情況,檢查血、尿常規及肝腎功能。
療效評定標準:治愈:治療后自覺疼痛消失(VM靜0分,V運≤2分),可參加體力活動,髖關節活動在正常范圍,局部無壓痛;顯效:治療后自覺疼痛明顯緩解(V靜≤2分,V運2~4分),日常活動不受限,髖關節活動在正常范圍的3/4,局部無明顯壓痛;有效:治療后自覺疼痛有緩解(V靜<4分,V運5~7分),髖關節活動在正常范圍的1/2~3/4,局部輕壓痛;無效:治療后癥狀無明顯緩解(V靜4~6分,V運>7分),髖關節活動<正常范圍的1/2,局部壓痛明顯。治療2周、5周及半年隨訪。
2 結果
本例觀察表明,SH對髖關節骨性關節炎具有良好的療效,起效較快。注射后有顯著的療效,且療效穩定。
3 討論
晚期股骨頭壞死患者采用保守治療后發展到髖關節骨性關節炎(OA),軟骨退行性變、表面破壞是導致OA的主要原因。臨床多表現關節活動不靈便。在早晨起床時或久坐起立時最為明顯,經片刻活動后即行消失,但活動過久又感不適。當關節囊短縮后,于劇烈活動時,因刺激囊內神經而出現疼痛,甚至可發生持續性疼痛。這些癥狀隨年齡增長而加重,很少有關節僵直。關節活動時有摩擦音[2]。以上情況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
OA治療方法包括藥物、理療、手術等。最常用的為NSAIDs及激素類,大多數只能短期緩解癥狀,不能阻止疾病的進展,且副作用多。SH是關節滑液及軟骨基質的重要組成成分,由滑膜內襯細胞B型細胞分泌的SH以多種形式存在于關節腔中。具有參與細胞外電解質及水分的調節、潤滑關節、抗感染、參與創傷愈合等多種生理功能,對關節的保護、營養起重要作用,主要表現為關節腔的潤滑、覆蓋屏障及緩沖應力[3]。
SH作為外源性粘彈性物注入于膝關節腔內,對輕、中度關節OA患者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且作用較持久,副作用少。SH是一種安全、理想、有效的治療膝關節OA的藥物[4]。
本例療效確切,作用持久,操作簡單,副作用少,可避免長期服用NSAIDs類藥物所帶來的毒副作用,又可避免手術帶來的不適,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也為股骨頭壞死晚期患者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治療方法。
(實習編輯:周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