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冬季以來,患有高血壓的沈老太常覺得頭暈,去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量,血壓又高了。她覺得很奇怪,夏天開始一直堅持按時服用同樣的藥物,為什么之前保持得很正常的血壓,現在又升高了呢?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焦青萍教授告訴記者,冬季氣候寒冷,血壓容易波動,正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階段,建議高血壓患者心血管專科門診隨訪后適當調整用藥,確保血壓平穩。
冬季血壓容易波動
冬季是心腦血管病的高發季節,一些高血壓病人容易發生腦梗塞、腦出血等疾病,這與氣溫較低時血壓容易波動有關。有數據顯示,調查了17000多例輕度高血壓(舒張壓為90~109毫米汞柱)患者的血壓逐月波動情況后,發現一年中冬季血壓較夏季為高,而且年齡較大的患者這種季節性差異較明顯。不論男女,35~44歲的患者,其收縮壓、舒張壓在冬季要比夏季分別高2~4毫米汞柱與2~3毫米汞柱;而55~64歲的患者則分別要高6~7毫米汞柱與3~4毫米汞柱。焦主任說,天氣寒冷,人體散熱快,為了保持體溫,人體交感神經興奮,會使血壓升高。同時,為了保持體溫恒定,減少散熱,毛細血管會收縮,這會使外周血管阻力增加,這些都不利于高血壓患者冬季保持血壓穩定。而老年人對于這種血壓的季節性變化會更加敏感。老年人的腦血流量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有所降低,如果血壓突然降低,容易出現腦缺血癥狀。因此建議高血壓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在這個季節及時去醫院請醫生為近期的血壓波動"把把關",適當調整用藥,保持血壓平穩。
高血壓患者需規范服藥
焦主任告訴記者,規范合理的用藥能幫助高血壓患者在冬季平穩血壓,防止異常波動。高血壓病至今還是一種無法治愈但可控制的慢性疾病,絕大多數病人需要堅持長期服藥,有的病人甚至需要終生服藥。即使血壓恢復正常,仍要通過合理有效的藥物保持血壓穩定。長期堅持服藥,不僅能使血壓穩定在理想水平,還可以保障重要器官不受損害。而間歇性服藥,或頻繁換藥,會使血壓波動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