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
頭痛是指以頭部疼痛為主要癥狀的一種痛證。是臨床較常見癥狀之一,現代中的多種疾病,如、、三叉神經痛等病中皆可見到頭痛的癥狀。究其原因多因感受外邪、悄志不和,久病體虛及飲食不節,影響頭部絡脈或腦髓失養所致。常用的、驗方主要如下。
[方一]
蔥30克,淡豆豉15克,黃酒50克。將淡豆豉放入鍋內加水1碗,煎煮15分鐘,再把蔥切段放入,繼續煮5分鐘,最后把酒沖人,立即起鍋,趁熱服下,取微汗即停服。
本方解表散寒,適用于風寒,頭痛出汗,一身不適等癥。
[方二]
蔓荊子30克,酒500克。將蔓荊于為粗末,浸泡酒中,7天后使用。每日3次,每次服10--20毫升,溫服為佳。
本方疏散風熱,清利頭目,適用于風熱頭痛。
[方三]
芹菜400克,水發香菇50克,于淀粉、菜油、調料適量。芹菜擇去葉、根、洗沖切段,鹽漬10分鐘,清水浮洗,瀝干。香菇切片,淀粉、醋、味精加水50毫升兌成芡汁待用。炒鍋內菜油燒至冒煙無泡沫,放人芹菜煸炒2--3分鐘,投入香菇片,迅速炒勻,加醬油,炒1分鐘,淋人芡汁速炒起鍋。
本方平肝潛陽,適用于肝陽上亢所致頭痛。
[方四]
豬腦髓1個,天麻10克,紹酒7克,川芎10克,姜汁2克,味精1克,白芷7克,精鹽1克。將天麻、川芎、白芷洗凈,烘干研成粉末,放人蒸碗內,豬腦花挑凈血絲,洗凈人碗內,加紹酒、味精、姜汁、精鹽及鮮湯150克,用濕棉紙封住碗口,置鋼精鍋內蒸熟即成。
本方滋腎補腦止痛,適用于氣虛頭痛。
[方五]
炙黃芪30克,人參3—5克,棗仁10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將黃芪、人參切成薄片,用冷水浸泡半小時,人砂鍋煎沸,改用小火煎濃汁,取汁前半小時人棗仁。取汁兩份于每日早晚同粳米加水適量煮粥。粥成后入白糖,稍黃即可。
本方補氣止痛,適用于氣虛頭痛。
[方六]
鵪鶉蛋5只,胡蘿卜 30克,荷葉20克,山藥15克,大棗10枝,菊花15克,紅糖適量。加水共煮至蛋熟,吃蛋喝湯,連服6劑。
本方補血止頭痛,適用于血虛頭痛。
[方七]
白蘿卜300克,海帶100克。將海帶洗凈,用溫水浸泡5小時以上,連同浸泡的水一起裝入沙鍋內,先武火煮沸,再文火煨燉,將蘿卜切片,待海帶煮沸后下人沙鍋同煮,直至爛熟。空腹將海帶蘿卜湯一齊服下,可當菜吃,連服數月,療效顯著。
本方健脾化痰,除濁解膩,適用于痰濕頭痛。
[方八]
紅花、川芎、川牛膝各10克,白酒500克。選上等川紅花、川牛膝、川芎,后兩味切片,備用。將以上3味裝入盛酒瓶中,浸泡7天,每日早、晚空腹飲用,每次不得超過15毫升。
本方活血化瘀,通經止痛,適用于血瘀阻絡的頭痛、身痛、心痛、疼痛、以及跌打損傷所致的痛證。
[方九]
荊芥、防風、羌活、川芎、細辛各6克,白芷9克。水煎服,1日1劑,2次服。
本方疏散風寒,可用以治療外感風寒之頭痛。
[方十]
薄荷6克,桑葉、菊花各9克,黃芩6克,連翹9克,蔓荊子12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本方疏風清熱,可用以治療外感風熱之頭痛。
[方十一]
羌活、川芎各6克,蔓荊子9克,甘草3克,防風、藁本各6克,蒼術、白芷各9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本方祛風勝濕,適用于外感風濕之邪所致頭痛。
[方十二]
龍膽草9克,山梔6克,黃芩9克,當歸6克,生地9克,柴胡6克。水煎服,1日1劑,早晚服。
本方平肝潛陽,適用于肝陽上亢所致頭痛。
[方十三]
黃芪15克,黨參12克,白芍、白術各10克,當歸12克,陳皮10克,甘草6克,柴胡9克,天麻6克,蔓荊子9克,川芎6克,細辛3克。水煎服,1日l劑,早、晚服。
本方補氣,適用于氣虛所致的頭痛之證。
[方十四]
地黃、當歸各12克,白芍15克,川芎10克。水煎服,分2次服。
本方養血,適用于血虛所致之頭痛。
[方十五]
半夏10克,白術12克,天麻6克,茯苓15克,陳皮6克,甘草3克。水煎服,1日1劑,每日2次。
本方理脾化痰,適用于痰濁上蒙清竅之頭痛。
[方十六]
當歸尾、赤芍各9克,川芎、草紅花各6克,郁金10克,菖蒲6克。水煎服,每日1劑,1日2次。
本方活血通竅,適用于血瘀所致之頭痛。
[方十七]
生川烏21克,南星16克。2者共研細末,每服2克,1日2次。
本方適用于偏頭痛。
[方十八]
川芎250克,蔓荊子100克,草紅花20克,當歸50克。共研細末,每服6克,每日2次,飯后1小時服。
本方適用于瘀血頭痛。
[方十九]
大附子1個,蔥葉若干。將附子去皮臍,研末,蔥葉面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10丸,1日2次,茶水送服。
本方適用于頭痛。
[方二十]
杜仲30克,夏枯草25克,菊花10克。水煎服,1次服。
本方適用于高血壓頭痛。
[方二十一]
膽南星、荊芥穗各30克,生姜汁少許。研成細末,用生姜汁調成丸,每次服6克,每日2次,飯后服。
本方適用于痰濕之頭痛。
[方二十二]
川烏、草烏各80克,麻黃60克,細辛40克,羌活、白芷各70克,肉桂40克,干姜60克。上藥8味共500克,置于鍋內,微火烘脆,共為細末,貯瓶備用。
1,取藥末500克,加60度白酒適量潤濕,置于鍋內炒熱,做成藥餅。趁熱敷貼于患部,外以油紙或薄膜蓋定,繃帶包扎,至局部及全身發熱或微汗出為度。每日1--2次,每次2--4小時,3日后更換新藥。
2.取藥末250---500克,加60度白酒適量潤濕,置于鍋內炒熱,紗布包裹,做成藥枕或藥袋。置于患部,外以電熨斗或電吹風熱熨患部,使藥力直透肌腠筋骨,以局部覺熱為度。每日3次,每次30分鐘,3日后更換新藥。
3.取上述生藥粗末250--500克,置于瓶內,浸泡于60度上等白酒2000毫升中,密封避光,每日振搖1次,7日后備用。用時將藥酒少量倒于杯碗內,用脫脂棉團蘸藥酒適量,以長柄鑷挾持,火柴點燃,將燃燒之藥酒快速涂于患部,迅即用手掌拍熄,并揉擦患部,以局部潮紅為度。
4.直接用棉球或紗布蘸藥酒適量,涂于患部,用手掌揉擦至發熱為度,每日3--4次;亦可將藥酒裝入壓力瓶內,先按摩患部片刻,再將藥酒噴灑于患部,揉擦片刻,使患部發熱。
[方二十三]
薄荷30克,粳米2兩。將薄荷煎湯候冷,用粳米煮粥,待粥將成時,加入冰糖適量及薄荷湯,再煮一二沸即可。
本方疏散風熱,清利咽喉,適用于中風熱感冒、頭痛目赤、咽喉腫痛。
[方二十四]
生魚肉(草魚或海魚肉均可)200克,玉蘭花瓣15個、雞蛋5個,味精、料酒、香油及鹽適量。將魚肉去刺切碎,玉蘭花切成絲或末,二者混拌成泥。取5枚雞蛋清,用筷子攪勻發稠,蛋清中放入少許香油、料酒、味精及鹽,然后,將魚肉、玉蘭泥做成數個小球狀,放入配好的蛋清中蘸勻,撈出后碼在盤子中央。另取玉蘭花瓣數片,圍繞盤子四周分別貼在魚盤外沿。最后將整盤玉蘭魚球放在開鍋的蒸屜上蒸5分鐘。即可食。
本方養陰,潤燥,祛風。對高血壓之虛火上擾頭痛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