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8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約10億人正在遭受精神障礙困擾,每40秒就有一人因自殺而失去生命!2022年國民抑郁癥藍皮書》中顯示,我國患抑郁癥人數9500萬,成人抑郁障礙終生患病率為6.8%。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提出,要加強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和規范化管理,加大全民心理健康科普宣傳力度,提升心理健康素養。為切實推動廣大中醫專家對公眾進行抑郁相關的科普宣傳,提升公眾從中醫角度對抑郁的正確認知,由醫師報主辦、康弘藥業集團公益支持的“中醫說抑郁”科普公益活動于10月15日正式開啟。中國科學院陸林院士、中國中醫藥報社陸靜社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王振教授、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郭蓉娟教授、醫師報社張艷萍社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劉蘭英教授、邯鄲醫藥大廈連鎖-邯鄲邯山太行本草堂中醫醫院王偉東院長參加了啟動儀式;陸靜社長、王振教授、郭蓉娟教授、劉蘭英教授還受聘為活動的專家顧問。
啟動會在醫TV-醫師報直播平臺、醫師報視頻號、百度健康、新浪新聞、海上名醫、白大褂、搜狐視頻、微博衛生健康等權威平臺同步直播,全國45萬觀眾共同觀看了此次直播。
“中醫說抑郁”科普公益活動正式開啟
“未病先防 既病防變”,中醫藥防治抑郁癥有完整體系
啟動會由張艷萍社長主持。“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國家正在大力發展中醫藥在各類疾病特別是慢性疾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陸林院士在致辭環節中表示,“中醫藥在治療抑郁癥等精神心理疾病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特色,從中醫藥角度了解抑郁癥知識以及抑郁癥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盡管中醫治療抑郁癥的歷史悠久,效果不錯,但由于宣傳力度不夠,科普不夠廣泛,許多民眾對中醫治療抑郁還不夠了解,缺乏深入認識。”陸靜社長則在致辭中表示,行業媒體應充分挖掘行業資源,利用自身媒體優勢,做好中醫藥科普,弘揚中醫藥文化。
“中醫將抑郁癥稱為郁證,相關中醫文獻非常豐富,治療手段多樣,包括根據五臟相生相克形成的特色的情志相勝療法,針灸、按摩和耳針等非藥物治療,體現個體化精準治療的中醫藥辨證論治等。”郭蓉娟教授表示,中醫強調未病先防,既病防變,對抑郁癥的防治模式是防重于治,貫穿抑郁癥防治的全過程,從預防到治療到康復,甚至回歸社會,中醫藥都有重要價值和意義。
正因如此,越來越多的西醫醫生也開始關注中醫藥在治療抑郁癥的運用。“近年來,WHO越來越推薦‘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這與中醫一直推崇的整體治療理論是相一致的。”王振教授表示,此外,對于中國老百姓來說,很多人更愿意接納中醫的方法,尤其對于兒童青少年抑郁癥,家長更愿意接受中醫藥,也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提高治療依從性,從而使治療效果能有更好的提升。
創新科普形式 推動優質中醫藥科普覆蓋
科普工作對于抑郁防治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做好科普工作可以真正提升心理健康素養,降低抑郁等精神疾病造成的影響和負擔,提升社會的幸福感。
“科普對公眾和社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抑郁是一個敏感話題,在社會上,抑郁患者對疾病的說法往往存在回避和病恥感。我們如何用一些通俗易懂的方法來實現抑郁防治,這對臨床專家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郭蓉娟教授表示。
王振教授認為,目前在抑郁癥和心理疾病的科普宣傳上,讓普通大眾了解抑郁癥,并知道抑郁癥是可治療的疾病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績。“未來我們將繼續開展精神衛生科普2.0,更深入地為患者介紹藥物起作用的機理,減少患者對用藥的恐懼。”
當一個人面臨疾病壓力或困難時,會有很多尋求幫助的方式,藥店便是其中的一環,藥店的工作人員有時可能比醫生更早一步見到患者,在疾病診療的科普中起到重要作用。王偉東院長對此深有體會:“許多患者可能癥狀比較輕或者不知道自己患了抑郁,只是感覺失眠、頭暈、食欲減退。作為連鎖藥店的藥師和員工,我認為必須掌握中醫基礎知識,可以幫助患者提供一些中醫辨證的方法,提高疾病識別率,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專題分享】
規范應用中醫藥 革新抑郁障礙防治模式
“輕中度焦慮抑郁在抑郁癥診斷中占70%以上,真正重度抑郁或焦慮僅占10%。因此,輕中度抑郁已成為未來防治的重要窗口。”
郭蓉娟教授表示,臨床實踐中超過 70%的中成藥由西醫醫師開出,為了讓西醫醫師在治療抑郁障礙時能合理科學的使用中成藥,2018年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立項,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與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牽頭制定的《中成藥治療抑郁障礙臨床應用指南》于2022年7月發布。
該指南適用于臨床上診斷為單次發作抑郁障礙及復發性抑郁障礙患者,推薦從。ㄒ钟粽系K)+證(中醫辨證)+癥(主癥、兼癥)三結合,合理使用中成藥。指南從輕度抑郁障礙、中度抑郁障礙、重度抑郁障礙和卒中后抑郁障礙4個方面重點推薦了6個中成藥的應用。郭蓉娟教授表示,該指南為中醫醫師、西醫醫師、全科醫師、臨床藥學人員合理使用中成藥提供指導,提高醫生處方質量,降低不合理用藥帶來的風險。
更高效地開展中醫藥防治抑郁科普
劉蘭英教授通過“從《中醫藥科普詞條抑郁障礙》談如何開展科普工作”講座分享了自己的體會,劉蘭英教授表示,一個好的專家和醫生必須學會如何做科普,一方面可以增強醫患關系,讓患者更加理解醫生的服務;另一方面,對患者來說,可以幫助患者早期識別以及提高對醫生的信任度,從而提高他們的依從性。
同時,科普還需加強社會知識系統,科普不僅僅是醫務人員,還包括媒體、學協會等機構都應全力支持。隨著社會支持程度越高,中西醫協同治療的加強運用以及與患者和家屬建立良好的醫患聯盟,可以為抑郁的防控、診療、康復提供更多幫助。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開展了音樂治療,并通過合唱團、抑郁癥中西醫診斷與養生保健平臺、口罩、T恤、咖啡、文創產品等多種形式進行科普宣傳,創新的形式讓公眾更加理解精神衛生疾病,也讓患者能積極主動對抗疾病,更好地融入社會。”
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中醫藥學包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以及實踐經驗,凝聚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智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中宣部等8部門印發的《“十四五”中醫藥文化弘揚工程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出,要廣泛開展中醫藥科普工作,充分利用網絡化、智能化和數字化等方式,擴大優質中醫藥科普內容覆蓋面。
本次“中醫說抑郁”科普公益活動是一次很好的實踐。該活動以“2023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為契機,邀請中醫領域、精神領域權威機構和專家作為專業指導,通過向國家及省市健康科普專家庫成員、執業醫師、藥店藥師等專業群體征集從中醫或中西醫結合角度制作抑郁相關的科普教育內容,并進行優秀作品評選。有專業和權威的作者、內容和渠道,相信此次活動一定能為老百姓帶去正本清源的中醫藥科普知識,切實提升老百姓對抑郁癥的認識,實現自我識別、積極糾正,助力健康中國建設。期待大家的積極參與!
![]()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環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經系秘方(29) 傳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 |
補氣篇(103) 抗老篇(58) 補血篇(77) 解毒篇(93) 健體篇(180) 安神篇(43) |
![]() |
潤膚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發篇(33) 抗皺篇(58) 潔齒篇(23) |
![]() |
斑禿方(62) 痤瘡方(39) 雀斑方(54) 蕁麻疹方(53) 濕疹方(45) 脫發方(38) 白發方(70) 黃褐斑方(45) |
![]()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陰莖癌方(38) |
![]() |
陽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遺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陰囊病(7) |
![]() |
除痔方(42) 燒燙方(20) 跌打方(24) 骨癥方(26) 炎癥方(56) |
![]()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膚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傳染疾病秘方(9) 神經疾病秘方(78) 寄生蟲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 |
月經病(89) 妊娠病(41) 宮頸癌(62) 產后病(42) 帶下病(16) 不孕癥(57) 婦科雜病(41) 乳腺癌(51) |
![]()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以醫生診斷及醫療為準。 ┊ 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問題_請速與我們聯系
Copyright © 2025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藥品網 版權所有
鄂ICP備06013414號-7 公安備: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