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3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近日,阜陽市人民醫院眼科學科帶頭人李英俊主任帶領眼科團隊,成功開展了全國首例改良黃斑兜帶術聯合自體視網膜移植術治療高度近視眼黃斑裂孔性視網膜脫離新技術。幫助疑難的高度近視伴黃斑裂孔性視網膜脫離患者重見光明,取得良好的臨床療效。
病理性高度近視(高度近視脈絡膜視網膜病變)是一種全球性致盲性眼病,也是亞洲人群最常見的視力損傷原因之一。最明顯的特征是眼軸增長后出現后鞏膜葡萄腫,表現為視網膜組織不足以覆蓋擴張的后部鞏膜,發生牽拉性黃斑病變以及黃斑裂孔、視網膜脫離等, 最終嚴重影響視力。目前治療一般采用玻璃體切割聯合內界膜剝離,填塞術,但存在手術成功率較低、需多次手術、視力預后較差等問題。
家住外地的70歲高齡的劉女士自幼高度近視,視力一直不好,過60歲之后還患上超高度近視的并發癥:左眼黃斑裂孔,視力幾乎喪失。劉女士立即在當地醫院接受黃斑裂孔手術,但由于眼球擴張太嚴重,視力也更差了。因左眼黃斑裂孔大、后鞏膜葡萄腫太嚴重,病程久,手術難度非常大,輾轉多地求醫被告知手術成功希望渺茫,手術愿望均被多地大醫院醫生拒絕。絕望之際,向周圍的親友打聽,她了解到阜陽市人民醫院眼科李英俊主任曾治好了不少難治性眼病患者,懷著忐忑的心情,來到了阜陽市人民醫院眼科就醫。
經詳細的檢查,劉女士有1500度的超高度近視,眼球后鞏膜葡萄腫嚴重,像個“快撐爆的氣球”,再不及時干預,她僅存的一點視力也保不住。李英俊教授把術中可能會遇到的各種難題和整個眼科團隊做了討論和準備。“如何在修補黃斑裂孔的同時加速愈合,通過新的手術方式降低復發率,又提高手術成功率?”這是李英俊教授一直考慮的問題。
綜合考慮減少創傷、保證術后效果兩大目標,在消化吸收最新的國外新技術的同時,李英俊教授大膽提出根據眼球MRI影像學結果,計算出鞏膜加壓帶的弧度,將黃斑兜帶的加壓嵴根據后鞏膜葡萄腫程度適時調節的個體化植入的全新概念。首次將傳統黃斑兜帶術進行改良,發明了一種新型的鈦合金植入硅海綿,個體化可調節性黃斑兜帶術,減少傳統手術損傷視神經、鞏膜壞死等危險性,也避免了硅膠海綿加壓不易固定易脫落等缺點,以及對眼球血管神經造成壓迫等難題。具有良好的組織相容性,形成有效的加壓嵴,從而起到長遠的墊壓效果。
眼球MRI影像學結果顯示高度近視眼伴后鞏膜葡萄腫
但是李英俊團隊還是遇到了新的難題:以往的巨大黃斑裂孔,往往需要借助內界膜填塞的方法來修補,可劉女士在上一次的手術中黃斑區內界膜已經被完全剝除。李英俊主任綜合分析認為,因高度近視后鞏膜葡萄腫明顯,需要裂孔處形成相對封閉的環境,為促進神經膠質細胞增生,重塑黃斑結構,以提高黃斑裂孔的治愈率,大膽采用了一項最新國外文獻報道的自體視網膜移植術的國際新技術。
目前對于高度近視眼引起的難治性黃斑裂孔的治療方法并未達成共識,特別是對于已經行玻璃體切割聯合內界膜剝除和內界膜翻轉覆蓋的患者來說,更需要尋求新的治療方案。為應對這一國際臨床難題,阜陽市人民醫院眼科李英俊教授團隊做了大量的工作,通過近6個月大量查閱國內外文獻基礎上,對患者進行眼部特殊磁共振成像檢查,以測算手術數據。并反復對數據進行合成加工。在中國科技大學附院眼科柯根杰主任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經過漫長的前期準備工作,手術方案進一步確定為改良黃斑兜帶術聯合自體視網膜移植術。
手術現場
2023年7月,李英俊教授團隊耗時2小時,成功開展改良黃斑兜帶術聯合自體視網膜移植術。手術過程順利,手術后2個月,復診發現劉女士黃斑裂孔性視網膜脫離已基本修復,左眼視力眼前手動恢復至0.2,且視物變形癥狀得到明顯緩解。成為了該項新技術的第一位受益者。近日,經過在權威機構查證,該手術在全國屬于首例。
李英俊主任手術中
李英俊主任介紹,一般難治性黃斑大裂孔視網膜脫離的范圍大,黃斑大裂孔直徑達到800微米以上的,后鞏膜葡萄腫并且有過多次視網膜復位手術卻仍以失敗告終的患者,可以考慮進行此項手術,經改良黃斑兜帶術聯合自體視網膜移植術可阻止眼軸繼續增長、對后鞏膜葡萄腫導致的牽拉性黃斑病變是一種新的、效果確切的手術方法。有望成為后鞏膜葡萄腫導致的牽拉性黃斑裂孔手術治療的臨床可借鑒手術。
手術前后OCT對比,術后2個月可見黃斑裂孔已基本修復, 視網膜下液逐漸吸收后視網膜即可復位,裂孔中的移植自體視網膜為膠質細胞提供支架,促進裂孔閉合。
手術專家
李英俊,阜陽市人民醫院眼科主任,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阜陽市人民醫院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眼科基地主任,教育部學位中心評審專家,中國醫師協會眼科分會青年委員,亞太玻璃體視網膜協會會員。省醫師協會眼科分會常務委員,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眼科分會副主任委員,省眼視光與眼健康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醫學博士,曾在北京同仁醫院,上海瑞金醫院,廣州中山眼科中心以及美國, 日本, 韓國等國家進修學習。多年來在臨床和基礎科研方面成果較突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獲省自然科學學術成果獎。發表50余篇國內外學術論文,SCI 10余篇。
![]()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環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經系秘方(29) 傳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 |
補氣篇(103) 抗老篇(58) 補血篇(77) 解毒篇(93) 健體篇(180) 安神篇(43) |
![]() |
潤膚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發篇(33) 抗皺篇(58) 潔齒篇(23) |
![]() |
斑禿方(62) 痤瘡方(39) 雀斑方(54) 蕁麻疹方(53) 濕疹方(45) 脫發方(38) 白發方(70) 黃褐斑方(45) |
![]()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陰莖癌方(38) |
![]() |
陽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遺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陰囊病(7) |
![]() |
除痔方(42) 燒燙方(20) 跌打方(24) 骨癥方(26) 炎癥方(56) |
![]()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膚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傳染疾病秘方(9) 神經疾病秘方(78) 寄生蟲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 |
月經病(89) 妊娠病(41) 宮頸癌(62) 產后病(42) 帶下病(16) 不孕癥(57) 婦科雜病(41) 乳腺癌(51) |
![]()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以醫生診斷及醫療為準。 ┊ 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問題_請速與我們聯系
Copyright © 2025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藥品網 版權所有
鄂ICP備06013414號-7 公安備: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