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百濟神州主辦的第七屆血液腫瘤高峰論壇在浦東舉辦。作為血液腫瘤臨床發展年度學術盛會之一,本屆大會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面向廣大臨床醫生傳遞血液腫瘤領域的學術前沿進展,共同探索創新診療方案。活動當天,通過線上直播觀看此次大會的臨床專家與相關專業人士總數超過3.3萬人次。
中國的血液腫瘤基礎研究正在向縱深發展,截至2022年,血液腫瘤領域的創新藥物不斷推陳出新,多款靶向藥、免疫抑制劑、雙抗等在國內獲批上市,為血液腫瘤醫生與患者提供了更豐富的用藥選擇,也讓患者的整體臨床獲益得到改善,生活質量得以提升。
其中,不少企業已經走向了世界前列。以百濟神州為例,持續擴大血液腫瘤藥物研發管線的布局,覆蓋領域從淋巴瘤逐漸擴展至白血病和骨髓瘤,并形成了以核心產品百悅澤(澤布替尼)、潛力管線藥物BCL-2抑制劑和BTK CDAC為主的血液腫瘤產品組合。
百悅澤(澤布替尼)在今年7月第五項新適應癥上市許可申請已獲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受理,用于聯合奧妥珠單抗治療復發或難治性濾泡性淋巴瘤患者。截至目前,澤布替尼已在全球超過65個市場獲批多項適應癥,其中包括美國、中國、歐盟和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瑞士等國家和地區。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吳德沛表示:“血液腫瘤是醫學界一片廣袤的海洋,充滿了未知和挑戰。但正是在這些挑戰的助推下,我們看到了醫學發展的無限潛能和卓越成就。新時代背景下,血液腫瘤的診療正處在百花齊放的時期,新興治療藥物和診療技術也在不斷演進。”
國內的臨床專家和學者正把更多中國科研成就帶到世界舞臺,“中國聲音”也越發響亮。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國內醫生學者到國外做報告的很少,但是現在不一樣了,中國學者在國外大會中的發言、壁報數量都變多了,這反映了我們國家的進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沈志祥說,“為什么有這些變化?最主要的是藥廠有新藥,這一點很重要。”
不過,國內創新藥類別過于集中,存在“內卷”現象,論壇現場不少專家呼吁深化基礎研究開辟新賽道。
對于如何解決創新藥同質化的問題,哈爾濱血液病腫瘤研究所馬軍指出三點:包括增加研發投入;敢于做頭對頭試驗,增加源頭創新;加強醫政、醫患、醫企等在醫療體系中的協同作用,這樣才能把中國創新藥做得更好,才能讓患者獲益。
國家醫保局日前對《談判藥品續約規則》和《非獨家藥品競價規則》進行調整完善并發布,這也成為了當天高峰論壇的關注熱點。
此次《談判藥品續約規則》規定對于協議期內新增適應癥降價的品種,協議到期續約時,降價幅度應當減去上次降價幅度。這一條大大減輕了藥企的新增適應癥與續約降價負擔,也避免了新增適應癥降價與到期續約降價重復的問題。即便藥品新增了適應癥,如果不選擇簡易續約,再次進行醫保談判,降幅也不會比簡易續約更高。這對創新藥無疑是利好。
“創新藥取得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遇到了一些瓶頸,比如創新藥進醫保的價格便宜,創新藥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無法得到良好的保障。但醫保局調整并公布了《談判藥品續約規則》,談判會對創新藥給予一些傾斜政策。”馬軍表示。
對此,百濟神州作為重視研發的創新藥企業,百濟神州總裁、首席運營官兼中國區總經理吳曉濱博士表示,從科學層面,增加新的適應癥需要進行額外的科學探索,而新的適應癥在納入醫保時,如果創新次數越多帶來的是價格越低,企業就沒有激發創新的動力。這次醫保局的政策也切實反映了在探索一個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