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在互聯網上買藥,自己給自己治病嗎?電子商務的興起,讓DIY(自己動手)一族在生病時也能“不求人”。目前賣藥的網站多如牛毛,在搜索引擎上搜“網上藥房”,能找到兩百多萬個網頁。但國家食品藥物監督管理局至今批準發證的網上藥店不過十來家。另外,大大小小的賣藥網站并不規范,更不乏庸醫騙子,網民一個不留神就會買到假藥。況且,當你的健康出了問題,真的“求醫不如求己”嗎?醫學專家認為,疾病診療可比組裝電腦復雜得多,DIY風險相當大,最好還是找醫生解決。
造假賣藥網自制“藥監認證”
在國家食品藥物監督管理局的網站(www。sfda。gov。cn)上,有專門的“網上購藥安全警示”,曝光了一批又一批“發布虛假藥品信息銷售假劣藥品網站名單”,違規和造假的網站和藥品多不勝數。例如,在11月24日曝光的最新一批5個嚴重違法網站之中,有個銷售股骨頭壞死藥品的“中國國際股骨頭科研部”網站,被指使用了消費者和專家名義為產品功效作證明,嚴重欺騙和誤導消費者。盡管該網站已被移送執法部門查處,但截至發稿時,記者還能登錄到其網址,上面公然列出某位前衛生部長“領銜”的多位權威專家“推薦”,自制的“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等“資質認證”一應俱全。
藥監局的警示提醒,不可輕信賣藥網站列出的證書,應到國家藥監局的官方網站上查證。然而,個別不法網站魔高一丈,能在自己的網站上提供所謂“國家藥監局”的鏈接,其域名只與真正的官網相差了一點點,內容與鏈接也完全克隆,只在上面多了對自己的“認證”。
正規網上藥房不賣處方藥
真正的國家藥監認證可在www。sfda。gov。cn上依次點擊“數據查詢-市場監管-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上面列出了37家具有網上賣藥資質的網站,其中多數是面向企業和第三方的交易平臺,只有18家的服務范圍是“向個人消費者提供藥品”,其中除去一家網址始終無法打開、一家自稱尚未開通藥物銷售服務、三家是生產廠家的網站(只賣自產的少數藥品和保健品)外,實際上全國目前只有13家普通意義上的“網上藥房”。其中,在廣東只有東莞一家,記者通過其客服電話了解到,買藥可以異地送貨,省內需要兩天才能快遞送到,并且要加收10元快遞費。
國家2005年公布的《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管理辦法》規定,網上藥店只允許銷售非處方藥,處方藥不得在互聯網上進行銷售,必須憑醫生處方才能購買、使用。記者在幾家取得認證的網上藥店上見到抗生素類藥及其標價,但點進去時,網站會提示消費者抗生素屬于處方類藥品,請到藥房的實體店憑醫生處方購買,同時購物程序終止。相比之下,一些未經認證的賣藥網站則允許買抗生素。
患者給自己治病如同“玩命”
中國有句古話:“久病成醫”。很多人因為患了某種疾病,經常看醫生,慢慢地對治療這種病的方法、藥物都十分熟悉,久而久之,感覺自己儼然是個醫生,再加上藥品購買也比較便利,因此很多人都喜歡自己給自己看病。對此,消化科主任余少平稱:“自己給自己治病,是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網購非處方藥也應咨詢醫生
網民們普遍以為,感冒、皮炎之類是小病,可以自行上網買非處方藥使用。余少平說,有些感冒藥也有潛在的風險,包括加重消化道潰瘍、造成消化道出血等,有些外用的皮膚病藥物則會引起藥物性肝炎。因此,非處方藥也要慎用,只有在醫生已經看過病的前提下,需要長期使用的非處方藥,才可考慮網上購買,“目前有些網站同時提供醫生在線咨詢服務,有的甚至與醫院合作開展網上視頻看病,但這些尚未普及。”
(責任編輯:藥品網y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