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來到醫院檢查,才知道原本只是腸道易激綜合癥,由于亂服藥把胃腸里的有益菌殺死了,反而導致久治不愈。記者近日從多家醫院獲悉,類似病例呈上升趨勢。
現在有不少人患病以后,喜歡到藥房自行配藥,而不少藥品則因為濫用而引發眾多不良反應。解放軍304醫院消化科主任侯鵬表示,約有八成病人不嚴格聽從醫囑,一直在亂服藥。侯主任講,很多人認為腹瀉必然是胃腸道細菌感染,因而一旦遇到腹瀉便使用抗生素來治療,如黃連素、慶大霉素、環丙沙星、氟哌酸等。濫服的結果便是引起不同程度的胃腸道副作用,如惡心、嘔吐、食欲下降,甚至影響肝臟、腎臟和造血功能。侯主任介紹說,像痢疾和一部分由大腸桿菌感染所引起的腸炎,確實是細菌感染,治療時應當用抗菌藥物。然而,腹瀉未必全是細菌感染胃腸道所致,如腹部受涼引起的腸蠕動加快;對乳品、魚、蝦等食物過敏引起的變態反應;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胰腺癌等都有可能造成腹瀉,此類腹瀉便沒有細菌感染存在。還有些腹瀉,如嬰幼兒秋冬季腹瀉,成人和大孩子夏季“流行性腹瀉”及霉菌性腸炎等都不屬于通常所說的細菌感染。其中,嬰幼兒秋冬季腹瀉和夏季“流行性腹瀉”系病毒感染所引起,而霉菌性腸炎是由各種普通細菌特性完全不同的一類霉菌引起的。既然病源不同,治療方法就不應該完全相同,所以千萬不能隨意自行服用抗菌藥物,而應及時就醫。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更有一些病人,一直在醫生指導下正確服藥,然而聽了一些病友的話,加服了一些在其他病人身上見效的藥物,想不到適得其反。50歲的李女士患有心血管房顫、慢性心衰,在醫院治療,病情一直控制得很好,她聽病友說,到了這個年紀的婦女要補鈣,就買了不少鈣劑,服用后不久就發生洋地黃類藥的毒性反應,不得不住院治療。服藥不當產生交叉毒性反應也發生在不少男性患者身上,前列腺肥大和青光眼患者如伴有腹痛,不能同時服用阿托品類藥,否則可能發生失明等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連醫生都會措手不及。每種藥物在上市以前,都經過了嚴格的臨床試驗。每天服藥次數和劑量,都是經成百上千次精確計算后得出的,病人只有嚴格按照醫生的指導服用,才能充分發揮藥效。
侯主任呼吁,醫生應加強與病人的溝通,提前告知病人可能出現的藥物不良反應、副作用及處理措施,正確指導病人服藥。他奉勸廣大市民千萬不要自己為自己當醫生,盲目到藥店、超市買藥服用,因為亂服藥物可能使病人付出更高的代價。
(責任編輯:藥品網y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