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病進藥店,大病進”,在日常生活中許多市民都奉行這樣的治病原則。有個頭疼、嗓子疼的,懶得進醫院排隊看醫生,喜歡就近到藥店買包止痛片、紅霉素、咳嗽糖漿之類的藥對付對付。但他們也許沒有注意到,這些藥品都屬于處方藥,如果沒有醫生、藥師的指點擅自服用,很容易對肝、腎等產生危害。據我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統計,處方藥的不良反應遠遠高于非處方藥。買藥本為了治病,但千萬要謹慎,可別把危險買回了家。
現場目擊:多數買藥人手里沒處方
在位于方莊的一家藥店里,記者看到前來買藥的顧客絡繹不絕。據觀察,這些進藥店的顧客就像進了飯館,面對琳瑯滿目的藥品像點菜一樣隨便叫:“小姐,來包先鋒四號!薄澳o開一盒頭孢拉定!薄凹敝菨{多少錢?來一瓶!笔圬泦T開票、拿藥動作麻利,有求必應。但記者注意到,這家藥店有幾十個柜臺,幾乎每個柜臺的右上角都貼著一張紙條,上面用毛筆清晰地寫著:購買處方藥時,請您出示醫生證明?蓪嶋H上,沒有一位顧客是手里攥著藥方子來買藥的。記者隨后又暗訪了幾家藥店,發現顧客買處方藥時既沒有處方也不向藥師咨詢的現象十分普遍。
據調查,市民進藥店自選處方藥的原因,除了認為自己只是有點小毛病,懶得進醫院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嫌醫生開的藥太貴。在記者暗訪過程中,40多歲的黃先生是惟一一位拿處方進藥店的顧客,但他沒有按醫生的藥方買藥。因為看過了價目表他才發現,醫生開的藥實在太貴了,一瓶進口糖漿35元,一盒抗生素56元。“醫生說我只是喉嚨發炎,開藥方時還問我是公費還是自費,我說是自費,”黃先生一臉無奈地說,“可沒想到醫生竟給我開了90多塊錢的藥。”黃先生說,他平時很少生病,十幾年前嗓子疼吃過紅霉素,憑自己不多的生病經驗,他自選了一盒5元多的紅霉素和一瓶13元的咳嗽糖漿。
藥品監測:自選處方藥危害非常大 我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曾統計了26家醫院717份藥品不良反應報告,結果表明:抗感染類(以抗生素為主)的藥品不良反應構成比例最高,占發病總數41。28%;在引起不良反應的全部47種藥品中,以目前已公布的《國家非處方藥目錄》劃分,處方藥為42種,占89。4%,非處方藥為5種,占10。6%,處方藥的不良反應遠遠高于非處方藥。這些統計報告是醫院用藥中發現的不良反應,而且是在醫藥專業人員指導下使用的。可以設想,在沒有醫藥專業人員監督指導下,消費者自行使用這些藥品后果的嚴重性。
(責任編輯:藥品網y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