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11-27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瀉下·便秘
大黃的瀉下通便作用是眾所周知的,近三千年的使用歷史中,歷代本草均記載了大黃良好的瀉下作用,凡實積便秘、脘腹脹滿、腹痛拒按者,每用為主藥。因大黃藥性苦寒沉降,除能瀉下通便,又善清熱瀉火解毒,故對屬于實熱證的便秘尤為適宜。漢代《傷寒論》中著名的大承氣湯就是用大黃配伍芒硝、枳實、厚樸同用,為峻下熱結之劑,以治腸胃熱結便秘之證。
但“令人費解”的是,去年北京有一位消費者,因長期服用某種含有大黃的膠囊,導致繼發性的便秘癥狀,當服用該膠囊時,便秘癥狀有所緩解,而一旦停用便會出現嚴重的便秘癥狀。醫生診斷引起這種繼發性便秘的“禍首”,正就是大黃。有“將軍”之稱的瀉下藥大黃,為什么又會引起便秘呢?
原來,大黃的瀉下作用與導致便秘的反應都與大黃內所含的成分有關。
大黃中含有約20種的瀉下成分,其中呈結合狀態的蒽苷是其致瀉的主要成分,一種被稱作番瀉苷類的成分瀉下作用最強,而游離型的苷元如大黃酚、大黃素等幾乎沒有瀉下活性。
大黃瀉下成分的活性受溫度、炮制、煎煮等因素影響較大。生的大黃在加熱熟制或加熱煎煮過程中,其有致瀉作用的番瀉苷等蒽酮類成分明顯減少,瀉下作用也就減弱了。所以中醫的傳統經驗,要使大黃發揮攻下通便作用,一要用生大黃,二是大黃入湯劑中不能久煎,可以采取后下的方法,以免減弱瀉下之功,亦可用生大黃像泡茶一樣,開水泡服,或研末吞服。
大黃除了含有瀉下通便的成分,同時還含有收斂止瀉作用的多種鞣質,如沒食子酸、α-兒茶素、蒽醌鞣質等。研究已經證實,加熱對鞣質的影響較小,大黃在加熱久煎的條件下,一方面其所含有的蒽苷水解為致瀉作用很弱的苷元,瀉下成分明顯減少;另一方面,其所含有的鞣質收斂作用相對增強,故此時的大黃瀉下作用已經很弱或已喪失。
臨床有經驗的中醫師當需要利用大黃清熱瀉火解毒或清化濕熱或取其活血作用,而又不需要取其瀉下功用時,可用加工炮制過的各種大黃,如清化濕熱、治熱毒瘡瘍、濕熱黃疸可用制大黃;治跌打損傷、瘀滯作痛,可用酒熟大黃;消積化瘀,治瘀積血塊,可用醋大黃;涼血止血,治血熱出血,可用大黃炭。
總之,大黃中所含的各種成分是其瀉下或導致便秘的物質基礎,要正確地使用大黃,首先要根據病情的需要選用不同炮制的大黃飲片,并注意煎服法。盲目地長期服用大黃是造成繼發性便秘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臨床上應用大黃治療便秘,必須注意用藥時間,只要便秘一通,即可停服,一般為3~10天為宜。即使用于清瀉熱毒,活血行瘀時,也不宜長時間服藥,只要熱毒清、瘀血散,即應停用大黃,或改用其他中藥。
攻實·益壽
大黃用途十分廣泛,但因其性味苦寒,功能瀉下攻積,瀉火清熱解毒,活血祛瘀,清化濕熱,臨床使用總以積滯實證、實火熱毒、濕熱疸痢、熱性出血、瘀滯諸證為宜。但近年有報道,服用大黃可延年益壽,這是怎么回事呢?
有關大黃延緩衰老的作用,古代文獻資料并無記載。近年來,有關大黃抗衰延年的報道與大黃“以通為用”,以及大黃對某些老年病有臨床療效有關。老年人的疾病譜隨時代的不同,古今也有差異,現代老年病中,高脂血癥、高血壓病、糖尿病、腎功能衰竭、腫瘤等的發病率與日俱增,而大黃對以上的疾病則有效用。
如治療高脂血癥,每天口服大黃粉或大黃糖漿(相當于生藥1.5~3克),連服14~30天,對高脂血癥患者的血清總膽固醇(TC)和β脂蛋白有降低作用。對體重超重或單純性肥胖患者,單味大黃制劑也有一定的治療效果,其減肥的機理與瀉下通便、降脂降壓、清熱利濕、活血祛瘀等多種途徑、多環節的調節作用有關。
對腎臟疾病,已有臨床病例證明,用單味生大黃煎劑或注射液,無論是口服或靜脈滴注治療尿毒癥,約80%病例可得到不同程度的緩解。
此外,藥理實驗還證明,大黃使實驗性2型糖尿病大鼠對胰島素抵抗性消失,對高脂飲料喂飼的糖尿病小鼠作用顯著,使血糖、血清總膽固醇、血清甘油三酯(TG)明顯降低,血漿胰島素水平升高,肝中過氧化脂質(LPO)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并能延長實驗性高脂血癥豚鼠的壽命和抗氧化作用。實驗還證明,大黃粗提取物對小鼠肉瘤、黑色素瘤、乳腺瘤、艾氏腹水癌、淋巴肉瘤均有抑制作用。
大黃的延緩衰老作用又離不開它瀉下導滯的作用,老年人腸胃功能衰減,腸內糟粕不易及時排除,其產生的毒素吸收入血液。又會損害人體,應用大黃瀉下導滯,不但能清潔腸道,通過瀉下還能排除體內積滯、代謝廢物,減少有害物質的產生及對人體健康的損傷,有助于老年人恢復正常的新陳代謝功能,這就是大黃對現代老年人呈現延年益壽作用的原理所在。
但是,大黃畢竟是大苦大寒之品,作為瀉下攻實之藥,易傷脾胃,對胃氣虛弱者,誤用大黃可致食減腹痛、惡心等癥狀。對氣血虛弱、正氣不足,或無積滯、瘀血者,大黃不宜服用,脾胃虛寒的病人尤應禁用。此外,婦女月經期、孕期、哺乳期也慎用或忌用。
活血·止血
大黃入血分,善行瘀血,有活血祛瘀作用,《神農本草經》謂其“主下瘀血,血閉,……破瘕積聚”,對新舊瘀血積聚的病證皆可使用。
《傷寒論》中用大黃配合桃仁、芒硝等,即桃核承氣湯,治療瘀熱互結下焦,少腹急結的蓄血證;或配伍水蛭同用,以加強活血行瘀之功,如抵當湯;與益母草、紅花、當歸、赤芍同用,又能活血祛瘀,通經止痛,治療婦女血瘀經閉、月經不調,或產后瘀血所致的腹痛。若配用三棱、莪術等活血散積藥,對子宮肌瘤、甲狀腺瘤等腫瘤患者,也有改善癥狀和體征的作用;大黃的活血作用還可用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無論內服還是研末外敷傷腫處,皆有散瘀消腫止痛作用。
令人驚奇的是,臨床中發現大黃除能活血,又能止血。無論單味大黃還是復方應用,大黃均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如對急性胃和十二指腸潰瘍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每次用單味生大黃粉3克,一日2~3次口服,一般3~4天后便有療效,也可配合兒茶粉或白芨粉同用。其他劑型如大黃的糖漿、片劑、煎劑也均有止血作用,對咯血及衄血病人也均奏效。
為什么具活血作用的大黃,又有止血之功呢?原來大黃的止血作用也與其所含的成分有關,大黃酚、大黃素甲醚、α-兒茶精、沒食子酸等均是大黃止血的有效成分。大黃能降低血管通透性,改善血管脆性;人和動物的實驗都表明,服用大黃后,能縮短凝血時間,使纖維蛋白原活性明顯增加,大黃酚能明顯促進骨髓制造血小板,這些都能促進血液凝固,以助止血。
大黃用于止血,也有悠久的歷史。因大黃尚有活血祛瘀之功,故中醫傳統認為大黃有止血不留瘀的特點。如治吐血、衄血、咯血,可與黃芩、黃連同用以瀉火止血,方如《金匱要略》中的三黃瀉心湯;治療血尿、淋血可配白茅根、小薊等同用,方如小薊飲子;大黃止血,除了內服還可外用,如治鼻衄,可用大黃粉塞鼻,外傷出血,也可用大黃粉外敷。
大黃的止血作用,不僅有止血不留瘀的特點,而且還與其瀉火清熱、引血下行之功分不開,故其所治的出血,以火熱亢盛,迫血妄行所致的吐衄出血者為宜。凡屬虛證、寒證的出血患者,忌單獨使用大黃。
炮制
生大黃
又名生軍。原藥揀凈雜質,大小分檔,燜至內外濕度均勻,切片或切成小塊,曬干。
酒大黃
取大黃片用黃酒均勻噴淋,微燜,置鍋內用文為微炒,取出晾干。(大黃片50千克,黃酒7千克。)
熟大黃
又名熟軍、制軍。取切成小塊的生大黃,用黃酒拌勻,放蒸籠內蒸制,或置 罐
內密封,坐水鍋中,隔水蒸透,取出曬干。(大黃塊50千克,黃酒15~25千克。)
大黃炭
取大黃片置鍋內,用武火炒至外面呈焦褐色(存性),略噴清水,取出曬干。
(責任編輯:藥品網ypw***) ![]()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環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經系秘方(29) 傳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 |
補氣篇(103) 抗老篇(58) 補血篇(77) 解毒篇(93) 健體篇(180) 安神篇(43) |
![]() |
潤膚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發篇(33) 抗皺篇(58) 潔齒篇(23) |
![]() |
斑禿方(62) 痤瘡方(39) 雀斑方(54) 蕁麻疹方(53) 濕疹方(45) 脫發方(38) 白發方(70) 黃褐斑方(45) |
![]()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陰莖癌方(38) |
![]() |
陽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遺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陰囊病(7) |
![]() |
除痔方(42) 燒燙方(20) 跌打方(24) 骨癥方(26) 炎癥方(56) |
![]()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膚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傳染疾病秘方(9) 神經疾病秘方(78) 寄生蟲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 |
月經病(89) 妊娠病(41) 宮頸癌(62) 產后病(42) 帶下病(16) 不孕癥(57) 婦科雜病(41) 乳腺癌(51) |
![]()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以醫生診斷及醫療為準。 ┊ 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問題_請速與我們聯系
Copyright © 2025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藥品網 版權所有
鄂ICP備06013414號-7 公安備: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