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01-09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 我要糾錯
每年的8月至10月是登革熱高發季節。目前,東南亞各國登革熱疫情嚴重,其中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和泰國發病案例均超過5萬例,柬埔寨和斯里蘭卡超過3萬例,新加坡8419例。今年截至7月30日,廣州共報告本地確診病例65例、輸入病例143例,監測顯示蚊媒密度高。
伊蚊是登革熱、寨卡病毒的傳播媒介,廣州市衛生健康委表示,當前廣州已進入登革熱流行季節,提醒廣大市民朋友務必做好個人防蚊防護工作。
廣東省衛生健康委日前公布的最新蚊媒監測結果顯示,全省3165個伊蚊監測點中,有89個測出蚊媒密度屬于高密度,其中廣州占了28個。專家表示,登革熱可防可治,關鍵是做好清積水、防蚊蟲特別是在雨后,對登革熱病例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在登革熱流行季節,出現可疑癥狀時,應該及早就醫。
癥狀:
突然發熱、頭痛
個別會出現重癥
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傳染病,主要通過伊蚊叮咬在人群中傳播,人與人之間不會直接經過呼吸道、消化道或者接觸傳播。每年的6月~11月是登革熱在廣州的主要流行季節,高峰期為8月~10月。各年齡組人群均可感染登革病毒而發病。
登革熱發病較突然,有發熱、頭疼、眼眶痛、骨關節和肌肉痛、皮疹出血(皮下出血點或流鼻血)等癥狀,發熱1~2天可達39℃~40℃,嚴重的患者會出現休克衰竭甚至死亡。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副書記、傳染病學專家張復春介紹,盡管登革熱早期癥狀和流感有相似之處,但只需要扎手指驗個血常規,基本就能對登革熱和流感進行鑒別,因為登革熱病例的血象多數會出現白細胞和血小板的減少。目前,廣州的二甲以上醫院都具備有診斷登革熱病例的能力。
目前對于登革熱,未有特效抗病毒藥物,但對于大部分患者來說,進行止疼、補液、中醫藥辨證施治等支持治療,一般五天到七天就會好。“只有個別登革熱會出現重癥,目前廣州的救治水平是國際領先的,市民可以放心,最重要是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在登革熱流行季節,出現可疑癥狀時,都應該及早就醫,尤其是伴有基礎病的老人、孕婦、小孩等重癥高危人群。”張復春說。
市衛健委還提醒,今年東南亞及南美洲登革熱疫情呈高發態勢,旅行前要了解和熟悉相關傳染病的防治基本知識,增強防病意識,旅行中做好個人防護工作,配備驅蚊藥具,避免蚊蟲叮咬,發現有相關癥狀的,應當立即就醫。此外,歸國入境時如有發熱、頭痛、關節痛、皮疹等癥狀,應當及時進行衛生檢疫申報。入境后15天內出現可疑癥狀者,應當盡早就醫治療,并向醫生說明旅行史。
傳播:
花斑蚊是“罪魁禍首”
白紋伊蚊在廣州俗稱花斑蚊,是傳播登革熱的罪魁禍首,成蚊主要在白天活動,并叮咬人;且白紋伊蚊必須將蟲卵產在水中,蟲卵也需要在水中才能發育為幼蟲和蛹,室內外各種容器積水也就成了花斑蚊繁衍的絕佳“溫床”。
因此,預防登革熱最有效的措施是做好防蚊滅蚊工作,最關鍵是在于環境衛生治理和清除積水,無積水就無蚊蟲,無蚊蟲就無登革熱。市衛健委呼吁居民做到以下幾點:
(1)白天戶外活動,如公園、綠化帶、林帶等處,多用驅蚊劑噴涂在暴露皮膚(頸、手臂、腿等部位)及衣服上以預防成蚊叮咬。
(2)家庭內安裝蚊帳、紗門、紗窗等實物屏障,使用蚊香、電子驅蚊器、電蚊拍、防蚊燈等裝備,還可以適時使用殺蟲噴霧劑向居室隱蔽處噴殺成蚊。
(3)對于家養水生植物,應每隔3至5天換一次水,并洗凈根部和容器,以防有殘余的幼蚊和蚊卵黏附在水生植物根部和容器壁上;或改用砂養(砂養時以水面不超過砂面為宜)。注意花盆托盤積水,每天予以清除。
(4)做好家居潔凈和環境衛生,及時清除垃圾,特別是破盆爛罐、瓶子、瓶蓋、蛋殼、一次性餐具等容器。清除家居閑置容器積水,翻盆倒罐,并將其倒置,清除無用的容器。
(5)清除廢棄輪胎;有積水的輪胎,應倒去積水,并用干布吸干,然后妥善放置。
(6)對于長期無法清除的積水,如車庫積水井、水生植物等,可以投放廢機油和殺滅幼蟲的緩釋包藥物,可保持三至五月對伊蚊幼蟲的殺滅作用。
(7)一旦出現發熱、頭痛、骨關節和肌肉痛、伴有皮疹癥狀等可疑癥狀,應及時就醫,以明確診斷和及時治療,以免延誤病情或者通過蚊子傳染給他人。
![]()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環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經系秘方(29) 傳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 |
補氣篇(103) 抗老篇(58) 補血篇(77) 解毒篇(93) 健體篇(180) 安神篇(43) |
![]() |
潤膚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發篇(33) 抗皺篇(58) 潔齒篇(23) |
![]() |
斑禿方(62) 痤瘡方(39) 雀斑方(54) 蕁麻疹方(53) 濕疹方(45) 脫發方(38) 白發方(70) 黃褐斑方(45) |
![]()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陰莖癌方(38) |
![]() |
陽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遺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陰囊病(7) |
![]() |
除痔方(42) 燒燙方(20) 跌打方(24) 骨癥方(26) 炎癥方(56) |
![]()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膚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傳染疾病秘方(9) 神經疾病秘方(78) 寄生蟲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 |
月經病(89) 妊娠病(41) 宮頸癌(62) 產后病(42) 帶下病(16) 不孕癥(57) 婦科雜病(41) 乳腺癌(51) |
![]()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以醫生診斷及醫療為準。 ┊ 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問題_請速與我們聯系
Copyright © 2025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藥品網 版權所有
鄂ICP備06013414號-7 公安備: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