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01-09 來源:健康時報網 作者: 我要糾錯
最近感覺進入“蒸煮模式”濕熱難耐?你不是一個人在戰斗!140年最熱強溫都被你趕上了……
日前,一則#140年來最熱的6月#登上熱搜。據稱,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數據稱,今年6月,是140年來(從1880年NOAA開始記錄溫度算起)最熱的6月。
8億人齊“蒸桑拿”
部分地區體感溫度超55℃
而進入7月,高溫并沒結束的意思,勢頭依舊不減!
7月26日,中國天氣網發布今年首個“全國熱哭預警地圖”,26日成為本輪高溫范圍最大的一天,波及人口約8億人,出現高溫的省會級大城市達21個,湖南、浙江等部分地方的體感溫度甚至超過55℃,屬于“熱到蒸發”區域。
7月28日,我國高溫范圍繼續擴大,炎熱程度有增無減。不僅是東北地區開始躋身加入“熱到膨脹”行列,華北,黃淮一帶還會從“熱到扭曲”過度到“熱到融化”。
7月29日06時,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高溫橙色預警:預計白天,黃淮中西部、江淮、江漢、江南大部、華南北部、四川盆地東部、貴州東部、新疆南疆盆地等地最高氣溫達35℃,湖北西北部、重慶東北部局地可達40℃以上。
對此,中國天氣網提示,各地小伙伴千萬別低估了高溫,務必“哪涼快哪待著”。這波提示并非空穴來風,高溫酷暑,真能“奪人性命”。
濕熱天氣
保命重點防好三種病
高溫天氣,特別是多雨的濕熱天氣,很容易導致細菌、病毒等微生物大量滋生,加上人們在生活中常易貪涼喜冷,因此中暑、急性胃腸炎、腹瀉、空調病等夏季多發病正處于高發階段。
中暑
熱射病死亡率超50%
暑熱天里的中暑,不能輕視。天氣炎熱,外出、高溫作業等都容易發生中暑,引發頭暈頭昏、胸悶氣短、疲憊乏力等全身不適的癥狀。所以太陽暴曬時,最好避免戶外活動,做好防暑降溫的準備。
高溫天氣,更要防的是最嚴重的中暑——熱射病。熱射病是中暑最為嚴重的一種類型,到了熱射病的地步,致死致殘風險極高,死亡率超過50%,非常危險。
熱射病的表現有意識障礙甚至昏迷、嘔吐甚至是噴射性嘔吐、抽搐、凝血障礙、肌肉酸痛和醬油色尿、低血壓、低血鉀等水電解質代謝紊亂等。其急救措施就是降溫!降溫的速度決定能不能活命和有沒有殘疾。因此,遇到熱射病,要迅速聯系附近的急救中心,并將患者移至陰涼通風處就地搶救。
胃腸道疾病
四類食物入口前要把好關
夏日里最受歡迎的冷飲是胃腸道疾病主要誘因,大量進食冷飲后,胃腸道血管因冷刺激而急劇收縮,血流量會進一步減少,造成胃腸功能紊亂,甚至出現腹痛、腹瀉等癥狀。
因此,建議在劇烈運動后,吃飯前都應少食或勿食冷飲,切忌冷熱交替。浙江醫院感染疾病科副主任王衛峰還提醒,隔夜菜、大排檔、醬腌制品、西瓜,這四類食物入口一定要把好關。吃隔夜菜要充分加熱,大排檔衛生問題堪憂,吃西瓜不要太貪涼等,這些都需要注意。
空調病
室內外溫差不要超過6℃
酷熱難耐,人們長期在冷氣充足的室內感覺十分舒適,但一旦室內外溫差太大,人突然進入冷的環境時,人體皮膚和表淺的血管會驟然收縮;而從冷的環境出去時,血管會擴張,這種外周血管擴張會造成頭部等其他臟器的供血不足,易出現頭暈、惡心等癥狀。
北京朝陽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張達表示,夏季室內空調的溫度不宜調得過低,設定的溫度一般和室外的溫差不要超過6℃。另外,人們不宜長時間在一個冷的封閉環境待著,要適當通風,通過空氣循環讓室內溫度稍微變化一下,有利于身體適應外環境的變化。
本文參考資料:
①中國天氣網2019-07-26《熱到發紫!全國熱哭預警地圖出爐 8億人齊“蒸桑拿”》
②中國天氣網2019-07-29《高溫橙色預警 湖北重慶局地可達40℃以上》
③《健康時報》2018-08-10《體溫41℃! 熱射病死亡率超過50%》
④《健康時報》2011-07-07《夏季攻略:酷暑謹防三大疾病》
⑤《健康時報》2017-08-11《吃出來的腹瀉高發季》
![]()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環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經系秘方(29) 傳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 |
補氣篇(103) 抗老篇(58) 補血篇(77) 解毒篇(93) 健體篇(180) 安神篇(43) |
![]() |
潤膚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發篇(33) 抗皺篇(58) 潔齒篇(23) |
![]() |
斑禿方(62) 痤瘡方(39) 雀斑方(54) 蕁麻疹方(53) 濕疹方(45) 脫發方(38) 白發方(70) 黃褐斑方(45) |
![]()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陰莖癌方(38) |
![]() |
陽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遺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陰囊病(7) |
![]() |
除痔方(42) 燒燙方(20) 跌打方(24) 骨癥方(26) 炎癥方(56) |
![]()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膚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傳染疾病秘方(9) 神經疾病秘方(78) 寄生蟲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 |
月經病(89) 妊娠病(41) 宮頸癌(62) 產后病(42) 帶下病(16) 不孕癥(57) 婦科雜病(41) 乳腺癌(51) |
![]()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以醫生診斷及醫療為準。 ┊ 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問題_請速與我們聯系
Copyright © 2025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藥品網 版權所有
鄂ICP備06013414號-7 公安備: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