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01-09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 我要糾錯
隨著氣溫升高、雨水增多,蚊子也活躍了起來。根據廣東省衛健委最新通報,全省登革熱、寨卡病毒病媒介伊蚊密度狀態監測顯示,近四成監測點存在不同程度的傳播風險。廣東正處于登革熱本地傳播季節。
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醒市民,蚊子從蟲卵到成為成蟲前的過程都需要在水中進行,因此清除積水是防蚊的關鍵,呼吁市民一起動手清理蚊子的孳生地、棲息地,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外出游玩時做好防蚊措施。廣州正在探索研究將綠色環保的“以蚊治蚊”手段用于城市中的登革熱高風險點的控制。近期市民如突發高熱、頭痛、肌肉酸痛、皮膚發紅等疑似登革熱癥狀,應及時就醫。
上月全省報告221例登革熱
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傳染病。日前,廣東省衛健委通報今年6月下半月全省登革熱、寨卡病毒病媒介伊蚊密度狀態監測結果。全省共設置3233個監測點,控制傳播風險的有1992個,占61.61%;低密度有778個,占24.06%;中密度有372個,占11.51%;高密度有91個,占2.82%。
其中,廣州市170個鎮街的607個監測點中,控制傳播風險的有329個,比例過半。伊蚊低密度狀態的有119個,占比接近兩成;中密度狀態、高密度狀態分別有103個、56個。番禺區、花都區、南沙區共6個監測點測得伊蚊幼蟲高密度;荔灣區、天河區、番禺區、花都區、從化區共50個監測點測得伊蚊成蟲高密度,單是從化區就有34個監測點伊蚊成蟲測得高密度狀態。
根據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公布的今年6月全省法定報告傳染病疫情,上月全省共報告221例登革熱病例。記者翻查記錄顯示,去年同期廣東省報告的登革熱病例數為26例。
廣州探索綠色環保手段“以蚊治蚊”
廣州正在應用綠色環保手段來“以蚊治蚊”。頂級學術期刊《自然》近日發表了一篇論文,報道中山大學-密歇根州立大學熱帶病蟲媒控制聯合研究中心主任奚志勇團隊在廣州的兩個實驗區域,放飛大量經過輻射加共生菌感染雙重手段處理的雄蚊,以蚊治蚊,實現了對實驗區域內可傳播登革熱、寨卡病毒的野生白紋伊蚊種群的清除。
廣州市疾控中心早在2012年就開始和奚志勇團隊合作,負責研究項目在廣州的實驗點的篩選、確定、監測以及社區教育,2014年開始在南沙區黃閣鎮沙仔島、2015年在番禺區石碁鎮大刀沙村進行滅蚊實驗。實驗發現,上述方法兩年就能達到接近根除靶標蚊種的效果。
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張周斌表示,和奚志勇的下一步合作就是探索、研究將該技術用于城市中的登革熱高風險點的控制,探索該技術從試點擴大到城市社區應用,希望能為一些環境復雜難以清理孳生地、現有防控手段效果不佳的疫點提供有效的防控技術手段。
清積水是防蚊關鍵
今年截至目前,廣州的登革熱報告病例大部分都是輸入病例。假如輸入病例在本地被登革熱傳播媒介——白紋伊蚊叮咬后,白紋伊蚊再叮咬健康人,就會造成疫情在本地傳播。因此,登革熱預防與防蚊、滅蚊密不可分。
防蚊、滅蚊目前使用的方法主要有清理孳生地、棲息地以及化學消殺。張周斌介紹,消除蚊子在外環境中的生長的條件,在所有手段中是最基礎的手段。“很多市民可能不理解,為什么不是‘見蚊殺蚊’就行了,還老是要強調清理積水。實際上,假如沒有積水,蚊子是沒有辦法繁衍、生存的。”張周斌介紹,雌蚊會把卵產在水中,從蚊卵到孑孓(蚊子幼蟲)、蛹再變成成蟲的7天到10天,整個過程都是在水中完成,因此清除積水是“斬草除根”式的防蚊方式。
“要注意的是,蚊子對生長環境并不‘挑’,生活垃圾中的一次性飯盒、垃圾袋、啤酒瓶、盆盆罐罐里的積水,甚至小至礦泉水瓶蓋那么大小的水體,如果沒有及時清理,都可以生出很多蚊子。”張周斌提醒,內街小巷、房前屋后、樓宇天臺等,容易出現無人處理的盆盆罐罐或垃圾,清理蚊子孳生地時不能忽略。
居家環境預防登革熱
清積水
對花瓶和水養植物應該3天~5天換水一次,換水時應仔細徹底地沖洗根須和容器內壁;避免使用花盆托盤,清理空調托盤、飲水機水盤積水,移走或蓋好可貯水的容器,特別注意天臺花盆和閑置盆罐的積水。
對門前屋后的溝渠和樓房墚,每周疏通一次,排除積水,填平天臺、地面的凹陷處;清理棄置的輪胎或打孔處理等。
裝紗窗
家庭安裝紗門、紗窗以阻止蚊蟲長驅直入,睡覺時掛蚊帳以減少人蚊接觸。
驅蚊
滅蚊
使用蚊香時,將蚊香放在通風處上風向。也可使用殺蟲劑、電蚊拍等。
外出旅行時預防登革熱
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外出旅行,特別是境外,如東南亞、中美洲、南美洲地區,應注意做好以下幾點:
1.盡量穿長袖衣服及長褲。
2.外露的皮膚及衣服上應涂上蚊蟲驅避藥物、藥水。
3.避免在樹蔭、草叢或其他蚊子習慣棲息的陰暗處逗留過久。
4.住宿最好選擇在有空調、有防蚊網、防蚊紗窗的房間。如果住宿地沒有空調和防蚊紗窗,則應掛蚊帳并使用噴蚊劑或驅蚊藥。
溫馨提示
如果健康的人被帶有登革熱病毒的蚊子叮咬,有可能在被叮咬后的3天~15天內出現下列癥狀:突發高熱,發熱可持續3天~7天,并可能伴有頭痛、眼眶痛、骨關節肌肉痛等疼痛癥狀;也可能出現臉部、頸部、胸部及四肢的皮膚發紅,貌似“醉酒狀”,或出現皮疹、皮膚出血點、牙齦出血等表現,并伴有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嚴重的患者可能會休克,甚至死亡。
假如在登革熱流行季節出現上述可疑情況,應立即到正規醫療機構就醫,并主動告知醫生旅行史和蚊媒叮咬史,以助于醫生的診斷和治療。
![]()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環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經系秘方(29) 傳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 |
補氣篇(103) 抗老篇(58) 補血篇(77) 解毒篇(93) 健體篇(180) 安神篇(43) |
![]() |
潤膚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發篇(33) 抗皺篇(58) 潔齒篇(23) |
![]() |
斑禿方(62) 痤瘡方(39) 雀斑方(54) 蕁麻疹方(53) 濕疹方(45) 脫發方(38) 白發方(70) 黃褐斑方(45) |
![]()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陰莖癌方(38) |
![]() |
陽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遺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陰囊病(7) |
![]() |
除痔方(42) 燒燙方(20) 跌打方(24) 骨癥方(26) 炎癥方(56) |
![]()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膚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傳染疾病秘方(9) 神經疾病秘方(78) 寄生蟲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 |
月經病(89) 妊娠病(41) 宮頸癌(62) 產后病(42) 帶下病(16) 不孕癥(57) 婦科雜病(41) 乳腺癌(51) |
![]()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以醫生診斷及醫療為準。 ┊ 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問題_請速與我們聯系
Copyright © 2025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藥品網 版權所有
鄂ICP備06013414號-7 公安備: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