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是一種對患者皮膚表面針刺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一種操作手法。很多人對針很恐懼,針灸時會出現暈針的現象。同時也有很多人對針灸有很多的疑問或者是認知上的誤解。本次家庭醫生在線邀請到廣東省中醫院針灸科謝長才主任醫師,他對此作出了詳細的講解。
疑問一:針灸過程會扎出血嗎?
通過這些針刺的感覺,引起身體產生防御性的作用,調動人體的正氣來保護人體,進而通過刺激起到調節功能性疾病的治療作用。但在針刺過程中可能會損傷微小的血管,引起皮下出血,如淤青或者水腫等。謝長才主任表示,出現這些現象是針刺在對穴位刺激治療產生的作用,除了產生酸麻重脹的感覺外,還會引起一些機體對刺激治療的防御性反應。這從中醫上,陰陽角度或者正氣、胃氣,包括營血方面是可以解釋的,患者不必過于擔心。出現這些現象,可以通過按壓或者通過冰敷、熱敷的方法處理就可以解決了。
疑問二:針灸能不能天天做?
具體情況具體對待。謝長才主任表示,針灸治療講的療程作用包括臨床的治療,一般是通常是根據病人的病情來選擇,有一些特殊的病型,或者是他的臨床要求每天來做治療,或者需要長期治療的。按具體病情決定針灸治療的療程,其中有一個星期做兩次三次這樣的分期分類;也有對于一些急性的打嗝或者是急性的疼痛,比如帶狀皰疹的急性疼痛等這些病人,需要每天治療分期分類;而對于慢性的疾病的調整,比如圍絕經期這樣的更年期綜合癥等等,就需要長期的治療。各個情況具體對待。
疑問三:扎針灸會影響神經嗎?
針灸治療是對穴位產生刺激作用,穴位針刺治療以后有可能會碰到神經。因為針尖進針的角度、速度等等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但是,謝長才主任講道,在中醫的角度來講,針灸是通過對經絡產生刺激;西醫的角度是認為針灸對神經會不會有損傷,但實際上西醫的神經和針灸的經絡不是同一個說法。
針灸的針尖非常細、非常尖,如果對神經損傷以后它會出現麻的感覺或者有放電的感覺,那可能是扎針時容易碰到的現象。謝長才主任表示,遇到這種情況的病人,醫生一般會及時調整針心方向,減少神經的進一步刺激。基本上通過這樣的操作手法,并不會對神經造成特別大的,或者造成身體的功能性改變的副作用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