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3-18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中醫認為,人的體表有氣運行,像人體外圍的衛士,名衛氣,衛氣是固攝陽氣的,它在人體體表不斷地運化行走。白天衛氣行在人體的陽分里,晚上則行到陰分里,就是行于陰經。陽氣只要一入陰經,人就想睡覺。衛氣在陰經中行走完,出離陰經的一瞬間,人就會醒來。這就是中醫對睡眠機理的解釋。
人為什么會失眠呢?
正常人應該是白天特別精神,晚上困倦。這叫營衛之行不失其常。等到人老了,氣血衰弱,肌肉枯槁,氣道干澀,元氣不足,白天就不夠精神,昏昏欲睡,到了晚上精氣也不足,睡不著。
1、心腎不交。
如果人的心火上炎,腎水下行,就形成了一個心腎分離的象,心腎分離就會造成人到晚上想睡睡不著,白天又特別疲倦,兩腿發沉。心腎不交造成的失眠較難治療。過去,幾劑酸棗仁湯,再或溫膽湯就能治好,但現在還用這些藥已經沒有明顯效果。因為現在人的生活比古代復雜得多,很多人的失眠都與長期熬夜有關。每天晚上11點到凌晨1點,是膽經該睡的時候,而人老不在此時間睡覺,就會慢慢地出現心腎不交的狀況,導致失眠。
2、胃不和則臥不安。
假如晚上吃得太多,也會造成失眠。人活一口氣,氣是用來睡覺的,也是用來消化食物的。如果晚上吃得過多,氣就會受到中焦阻隔,陽氣不能上輸于腦,造成失眠。中國古代養生講究過午不食,就是一天只吃兩頓飯,上午九、十點鐘一頓,下午四、五點鐘一頓,晚上就不再吃東西了。而生活規則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那時的人很少失眠。我們吃晚飯也要掌握一個原則,就是七八分飽就可以了。而且最好在晚飯后出門散散步,或者做一些其他的運動鍛煉,對增強夜里的睡眠質量非常有好處。
3、血不足。
血不足也會造成失眠。中醫里有一種說法,叫做中焦受氣,中焦就是我們的脾胃。人的血從何而來?實際上血是從胃來的,人體是通過胃消化食物,把食物的精華轉變成血。血是一種能量,代表著一種動能,輸布四方,供人體所需。我們常提到補血的問題,懂得中醫醫理的話,就知道了血是從胃而來,所以亂吃很多所謂補血的補品未必有多大的用處,最好的方式就是好好吃飯。胃主血,所以胃虛就會造成血不足,要想補血就要養護好我們的胃經。血不足,不能有效的上輸于腦的話,腦部就會因缺血而導致失眠。
針灸可治療失眠
1、調和陰陽
《靈樞·根結》篇說:“用針之要,在于知調陰與陽,調陽與陰,精氣乃光,合形于氣,使神內藏。”闡明了針灸治療疾病具有協調陰陽的作用。人體在睡眠正常的情況下,保持著陰陽相對平衡的狀態。如果有導致失眠的原因作祟,如心脾兩虛、陰虛火旺、心虛膽怯、胃氣不和等,均可導致陰陽失和而致失眠。針灸治療失眠的關鍵,就在于根據證候的屬性來調節陰陽的偏盛偏衰,使機體歸于“陰平陽秘”,恢復其正常生理功能。如陽氣盛、陰氣虛可導致失眠。反之,陰氣盛、陽氣虛可導致嗜睡。兩者都可以取陰蹺的照海和陰蹺的申脈進行治療,但失眠應補陰瀉陽,嗜睡應補陽瀉陰。
2、扶正祛邪
扶正,就是扶助抗病能力;祛邪,就是祛除致病因素。失眠的發生、發展在一些情況下也是正氣與邪氣相互斗爭的過程,針灸可以扶正祛邪,故可收到改善睡眠之功。如胃氣失和、心火熾盛、痰熱內擾、肝郁化火證型的失眠,皆因邪實而發,久則傷及正氣,使失眠更加纏綿難愈。這時就應用針灸扶正祛邪,大凡針刺補法和艾灸皆有扶正的作用;針刺瀉法和放血有祛邪的作用,但在具體運用時,必須結合腧穴的特殊性來考慮。針刺瀉法和放血有祛邪的作用,但在具體運用時,必須結合腧穴的特殊性來考慮
3、疏通經絡
人體的經絡“內屬于臟腑,外絡于肢節”,十二經的分布,陽經在四肢之表,屬于六腑;陰經在四肢之里,屬于五臟,并通過十五絡的聯系,溝通表里,組成氣血循環的通路,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經絡和氣血及臟腑之間有密切的聯系,失眠的發生,可以與氣血失和、臟腑失調有關,這些病理特征可以反應在經絡上,并可以通過針灸調節經絡與臟腑氣血的平衡,從而達到改善睡眠的目的。
操作方法:
(1)隔姜灸:每穴可用黃豆大艾柱灸5-10壯,每晚1次,5次為1個療程。
(2)溫和灸:每穴可灸10-15分鐘,每晚1次,7次為1個療程。
(3)艾柱隔芹菜根灸:取鮮芹菜根切成0。2厘米薄置穴上,放艾柱灸3-5壯,每晚1次。
(4)珍珠層粉敷灸:取珍珠層粉、丹參粉、硫黃粉、冰片各等量混勻,填滿臍窩敷灸,每晚1次,7次為1個療程。
(5)朱砂敷灸:取雙腳涌泉穴,將朱砂3-5克,研成細面,用干凈白布一塊,涂漿糊少許,將朱砂均勻粘附于上,然后外敷涌泉穴,膠布固定,用前先用熱水洗腳,睡前貼敷。
![]()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環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經系秘方(29) 傳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 |
補氣篇(103) 抗老篇(58) 補血篇(77) 解毒篇(93) 健體篇(180) 安神篇(43) |
![]() |
潤膚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發篇(33) 抗皺篇(58) 潔齒篇(23) |
![]() |
斑禿方(62) 痤瘡方(39) 雀斑方(54) 蕁麻疹方(53) 濕疹方(45) 脫發方(38) 白發方(70) 黃褐斑方(45) |
![]()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陰莖癌方(38) |
![]() |
陽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遺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陰囊病(7) |
![]() |
除痔方(42) 燒燙方(20) 跌打方(24) 骨癥方(26) 炎癥方(56) |
![]()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膚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傳染疾病秘方(9) 神經疾病秘方(78) 寄生蟲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 |
月經病(89) 妊娠病(41) 宮頸癌(62) 產后病(42) 帶下病(16) 不孕癥(57) 婦科雜病(41) 乳腺癌(51) |
![]()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以醫生診斷及醫療為準。 ┊ 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問題_請速與我們聯系
Copyright © 2025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藥品網 版權所有
鄂ICP備06013414號-7 公安備: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