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2-24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雷米普利治療高血壓、心力衰竭等心腦血管疾病的西藥,在臨床上的使用較廣泛,為了能最大程度上發(fā)揮雷米普利的作用,避免因為不合理使用雷米普利導致的副作用,患者用藥前應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了解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項。雷米普利片的注意事項是什么?
雷米普利片是前藥,治療高血壓和心力衰竭作用主要是通過其活性代謝產(chǎn)物雷米普利拉發(fā)生的。雷米普利片在體內(nèi)水解為雷米普利拉,成為一種競爭性的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使血管緊張素Ⅰ不能轉(zhuǎn)換為血管緊張素Ⅱ,結(jié)果血管阻力降低,醛固酮分泌減少,血漿腎素活性增高。雷米普利拉還抑制緩激肽的降解,也使血管阻力降低。心力衰竭時本品擴張動脈與靜脈,降低周圍血管阻力或后負荷,減低肺毛細血管嵌壓或前負荷和肺血管阻力,從而改善心排血量,使運動耐量和時間延長。
高血壓患者在服用雷米普利片的時候,開始時按照2.5mg每日的劑量。再根據(jù)病人的反應,如有必要,間隔2-3周后將藥量加倍。
在使用雷米普利片進行降壓時,一般維持量為2.5-5mg,最大量為10mg/日,腎功能不全的病人,如肌酐清除率為50-20ml/分的患者,最初用量通常為1.25mgqd,最大量為5mg/日。
而對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最初藥量為1.25mg每日根據(jù)病人的反應,可間隔1-2周后將藥量加倍,如果每日需服2.5mg或更大劑量,可分2次服用。最大量為10mg/日。
不同類型的患者在服用雷米普利片的時候需要注意不同的劑量,按時按量服用才能達到最好降壓的效果。患有惡性高血壓或心衰的患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后-用雷米普利片治療時應住院。對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現(xiàn)心衰的患者,不得早于梗死后2日內(nèi)開始服用雷米普利片,但也不應遲于梗死后10天才開始服用。另外建議給予雷米普利片至少15個月。
雷米普利片的注意事項是什么?
1、本品在妊娠第二、三期應用可致胎兒損害,甚至死亡,故禁在此時應用。
2、尚未發(fā)現(xiàn)本品有致突變和致癌作用。
3、本品有可能分布入乳汁,哺乳期婦女應避免使用。
4、在小兒的安全性和療效有待明確。
5、對本品過敏者禁用。
6、孤立腎、移植腎、雙側(cè)腎動脈狹窄而腎功能減退者禁用。
7、對診斷的干擾:用本品時可有①血尿素氮、肌酐濃度增高,常為暫時性,在有腎病或嚴重高血壓而血壓迅速下降時易出現(xiàn);②仍有血清肝臟酶增高;③血鉀輕度增高,尤其在有腎功能障礙者。
8、下列情況慎用本品:①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嚴重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此時白細胞或粒細胞減少的機會增多;②骨髓抑制;③腦或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可因血壓降低而缺血加重;④血鉀過高;⑤腎功能障礙而致高血鉀,白細胞及粒細胞減少,并使本品潴留;⑥肝功能障礙,使本品在肝內(nèi)的代謝降低;⑦嚴重或惡性高血壓。嚴重心力衰竭、血容量不足、缺鈉的病人應用本品可能發(fā)生突然而嚴重的低血壓與隨后的腎功能惡化,低血壓發(fā)生時應補充血容量。
9、用本品期間隨訪檢查:①對有腎功能障礙或有白細胞缺乏的病人,最初3個月內(nèi)每2周檢查白細胞計數(shù)及分類計數(shù)1次,此后定期檢查;②尿蛋白檢查,每月1次。
10、藥物相互作用①與利尿藥同用降壓作用增大,可能引起嚴重低血壓,故原用利尿藥者應停藥或減量,本品開始用小劑量,逐漸調(diào)整劑量。②與其他擴血管藥同用可能致低血壓,如擬合用,應從小劑量開始。③與潴鉀利尿藥如螺內(nèi)酯、氨苯蝶啶、阿米洛利同用可能引起血鉀過高。④非甾體類抗炎止痛藥尤其吲哚美辛可通過抑制腎前列腺素合成與引起水、鈉潴留與本品同用時可使本品的降壓作用減弱。⑤與其他降壓藥同用時降壓作用加強,其中與引起腎素釋出或影響交感活性的藥物呈較大的相加作用與β阻滯劑呈較小的相加作用
11、給藥劑量須循個體化原則,按療效予以調(diào)整。
12、老年病人開始宜用小劑量。
13、用本品過量時,用擴容糾正低血壓,必要時作透析治療。
此外患者在服用雷米普利片進行降壓的時候,不可與鉀鹽、保鉀利尿藥或肝素同時使用時,血清鉀濃度可上升,勿與鉀鹽同時服用。
雷米普利片與其它消炎鎮(zhèn)痛藥同時使用時,雷米普利片的降壓效果可減弱,并可導致急性腎衰的發(fā)生。雷米普利可能會加強酒精的效應。
雷米普利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項?雷米普利在治療不同疾病的時候,用法用量會有所不同,患者要注意區(qū)分,此外雷米普利與其他物品相互作用也要注意,以免導致藥物藥效降低。
無相關(guān)信息
![]()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環(huán)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經(jīng)系秘方(29) 傳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 |
補氣篇(103) 抗老篇(58) 補血篇(77) 解毒篇(93) 健體篇(180) 安神篇(43) |
![]() |
潤膚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發(fā)篇(33) 抗皺篇(58) 潔齒篇(23) |
![]() |
斑禿方(62) 痤瘡方(39) 雀斑方(54) 蕁麻疹方(53) 濕疹方(45) 脫發(fā)方(38) 白發(fā)方(70) 黃褐斑方(45) |
![]()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陰莖癌方(38) |
![]() |
陽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遺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陰囊病(7) |
![]() |
除痔方(42) 燒燙方(20) 跌打方(24) 骨癥方(26) 炎癥方(56) |
![]()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膚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傳染疾病秘方(9) 神經(jīng)疾病秘方(78) 寄生蟲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 |
月經(jīng)病(89) 妊娠病(41) 宮頸癌(62) 產(chǎn)后病(42) 帶下病(16) 不孕癥(57) 婦科雜病(41) 乳腺癌(51) |
![]()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關(guān)于我們 | 打賞支持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網(wǎng)站地圖 | 免責聲明 | 友情鏈接 |
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以醫(yī)生診斷及醫(yī)療為準。 ┊ 如有轉(zhuǎn)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quán)問題_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
Copyright © 2025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藥品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鄂ICP備06013414號-7 公安備: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