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旬的一天早晨,當醫生詢問蔡大爺的病情時,蔡大爺卷著不太利索的舌頭說:“很好,很好!”此前的一周,蔡大爺因藥物中毒一直處于昏迷狀態,“昏迷”的原因是自服“安定”十余顆。在服藥后的次日清晨,家屬呼之不應,才急送醫院。經過一個多星期救護,病情已明顯好轉。
負責蔡大爺搶救的浙江省東陽市人民醫院巍山院區急診科主任孫明良向記者介紹,今年以來,巍山院區收治多起老年人因藥物中毒而病危的病例:誤將農藥當糖漿服用、藥酒中毒、用藥過量……這些老人雖經搶救脫離危險,但身心損害和給家庭帶來的經濟負擔難以避免。孫主任提醒要格外重視老年人,尤其是農村老年人的用藥安全問題,要做到“五項注意”:
一、子女應負責老年人的用藥監護。老年人身體各系統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減退,尤其是記憶力減退,極易造成誤服、錯服或重復服用。子女應保管好藥品,按時準備好當天藥物,按餐分放,這樣可有效杜絕中毒發生。
二、盡量減少多種藥物合用。許多老年人因患多種疾病,每日服藥幾種甚至十幾種。因使用藥物種類過多,藥物間的相互作用很容易增加毒副作用。因此,建議在治療中抓主要矛盾,盡量減少品種,把用藥不良反應減少到最低限度。
三、嚴格掌握用藥劑量。一般來說,藥物的治療劑量與中毒劑量相差較大,如果多種藥物合并應用,再加上有些人治病心切,不遵守醫囑隨意加大用藥量,這樣就容易超劑量服用。建議60~80歲的老年人在一般情況下僅用成年人用藥量的3/4或4/5,80歲以上老人則以成人量的1/2為宜;有肝、腎功能障礙者,用藥量更應慎重。如果有條件,用藥應盡量個體化計量。
四、不要自行濫用藥物。有些老年人因患病年久,自認為“久病成良醫”,去醫院交通也不方便,于是就不經醫生診治自行濫用藥物。而事實上,許多疾病是隨著主、客觀情況的變化而在不斷變化中,因此不能自以為是,要么一成不變地用藥,要么迷信廣告滿天飛的所謂“新藥”,或偏信某個人推薦的“特效藥”、秘方、偏方等。不根據自身的病情而濫用藥,很容易延誤病情,也易造成藥物的不良反應。因此建議,就是老毛病,也應隔一段時間到正規的醫院或找專門的醫生隨診,以便安全準確用藥。
五、嚴格觀察藥物不良反應。在用藥過程中,特別是在使用從未用過的新藥時,如發現有新的癥狀出現,而這些癥狀又與所患疾病無關時,就應想到是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即便是已經用過一段時間的藥物,出現了新的病癥也應考慮到是否是用藥過量引起的蓄積反應、藥物過敏等。這時應暫時停用藥物,盡快找醫生咨詢,以明確原因,減少危害。有的人認為服中藥無毒或毒性小而忽視對不良反應的觀察,其實這也是錯誤的,在實際治療中,不論是中藥湯劑還是中成藥,同樣有毒副作用發生,切不可掉以輕心。
孫明良主任還特別建議:農村區域醫生應是農村老年人安全用藥的直接指導者,應在走村串戶為農民做健康保健時特別留意安全用藥這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