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患者應按醫囑堅持服藥。盡管人人都認同這個道理,但現實生活中,心血管病患者的服藥狀況卻并不令人樂觀。美國《循環》雜志2月26日發布的一項研究表明,在加拿大,許多心血管病患者出院后沒有按時服藥。
1/4的患者未按醫囑服藥,這項研究得到了加拿大臨床評估研究所的支持。研究人員調查了該國安大略省的4600多名、65歲以上的心血管病患者。當他們出院后,醫生為他們開具了1.3萬多種藥物。然而他們出院7天后,有27%的藥物沒有被按時服用;在他們出院120天后,有21%的藥物沒有被按時服用。其中,最容易被患者“放棄”的藥物有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和他汀類藥物。總共約有1/4的患者在出院后沒有按醫囑服藥。“這對患者是不利的。”研究者認為,“如果不按醫囑服藥,會讓患者在出院后第二年的死亡風險增加80%。”
而在我國,心血管病患者的服藥狀況同樣令人擔憂。廣東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曾對該院的冠心病住院患者進行過調查,其中“堅持長期不間斷服藥”的患者只有65%。
教育患者至關重要
“根據我們的研究,經濟因素往往并不是患者不服藥的重要原因。”加拿大研究人員指出,“重要的是,患者離開醫院前從醫護人員那里獲得了怎樣的信息。當患者了解堅持服藥的重要性,他們就會牢記服藥。”研究表明,患者在醫院中受到良好教育的話,更容易按時服藥。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洪濤也表示,通過他在臨床的觀察,不按醫囑服藥的心血管病患者主要出于以下幾個原因。一、自作主張。一些接受過支架治療的患者,由于癥狀明顯減輕,便自以為病已痊愈,從而停止服藥。“還有患者需服降壓藥,看著自己血壓恢復正常,以為繼續服藥會讓血壓進一步降低,就停藥了。”二、害怕。有些患者盲目研究藥品說明書,由于害怕上面所提到的不良反應,就不按醫囑服藥。“心血管病藥物說明書上列出的不良反應雖多,但其實并不是每個都會發生。三、遺忘。有些患者年齡較大,記憶力減退,再加上治療方案復雜,于是忘記服藥。此外,國內的相關研究還表明,部分患者由于輕信不良廣告的誘導,改服偏方或保健品,也導致用藥依從性的下降。
患者也應提醒自己
那么,該怎樣保證心血管病患者嚴格按醫囑服藥呢?
洪濤表示,首先,醫護人員在患者住院治療、出院的時候,都應向他們詳細說明如何服藥,以及堅持服藥的重要性。“雖然有時患者多,醫護人員少,給工作帶來了困難,但一定要克服。”其次,當患者出院后,應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者家庭醫生,定期詢問患者是否堅持服藥。“我院還為患者開設隨診門診,要求他們定期隨診,這樣就可掌握這部分患者的用藥情況。”最后,患者也該想辦法提醒自己。“需要一天服三次藥的患者,應在每天早晨把該服的藥分別放進三個容器里,擺在顯眼的位置,這樣便于按時服藥。一天只需服一次藥的患者,可用手機、鬧鐘給自己定個鬧鈴提醒自己。記性差的患者需子女多留心督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