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0-08-01 來源:尋醫問藥網 作者: 我要糾錯
在一般人的認知里,服藥不能用果汁、茶水,最好是白開水。但實際上,這并不是絕對的。曾有位王女士在醫生那兒開了中成藥,回家后像往常一樣用白開水送服,效果很不明顯。之后在老中醫指導下,將相同的中成藥用淡鹽水送服后,效果竟大為改觀。其實,這正是遵循了中醫中的“藥引”理論,將淡鹽水用作藥引,因而加強了藥效。
藥引又稱引藥,是中醫理論中特有的一種用于配合中成藥使用的服藥方法。這些藥引大多是一些生活常見藥,還有不少是食物。為什么服中成藥要用藥引呢?這是因為,患同一疾病的不同患者,由于體質、并發癥等因素的影響,會出現不同癥狀。為了更好地針對病情,有時就需要用藥引來補充中成藥的某些不足。
藥引主要作用有4個:
一是引經作用,藥引可以引導的作用集中于某一部位或臟腑。如治療腎陰虛的中成藥六味地黃丸,用淡鹽水送服就會效果更好。因為根據中醫理論,咸味能入腎,可引導補腎藥瞄準腎,從而更好地發揮出對腎的治療作用。
二是用藥引可以增強療效,臨床上中醫把常見的分為風寒型和風熱型,治療風寒感冒時要用辛溫解表的中藥,這時如加入生姜或蔥白為藥引,就可加強發汗解表的功效。
三是解毒作用,有些中藥有毒,加入藥引就能減低毒性,如生半夏、生南星等毒性較大,必須用藥引生姜降低其毒性,才能保證更安全。
第四,用藥引能起到保護胃腸道的作用。有些藥物會刺激胃腸道,進而影響消化和吸收。如清熱解毒的白虎湯,因苦寒敗胃,故常用粳米或大棗為引以護胃扶正。
常見中成藥送服水
風寒藥配生姜湯
生姜有散風寒、解表止咳、溫中散寒的功效。用于治療風寒感冒、隱寒胃痛、吐瀉腹痛的方藥常以此為藥引。一般用3—5片(約9-15克)生姜煎水取湯,可用于藿香正氣丸、附子理中丸、銀翹丸、銀翹解毒片、通宣理肺丸等。
補腎藥配淡鹽水
因咸味可以入腎,所以適用鹽水(鹽2克溶于100毫升溫水中)送服補腎類中成藥,如六味地黃丸、七寶美髯丹、金鎖固精丸、安腎丸等。
活絡丸配黃酒
黃酒酒性辛溫,有溫通經絡、散風寒、行藥勢的功效。黃酒與寒性同服,可緩解其寒性;與熱性藥同服,可疏經活絡。服用時,一般用黃酒15—50毫升,溫服,如用作祛寒除濕、疏經活絡,可用黃酒送服通經活絡的活絡丸;用作活血化淤、消腫止痛,可用黃酒送服傷科藥七厘散。
養胃藥配大棗湯
大棗能補脾胃,益氣生津、和藥解毒。脾胃、產后虛弱者均需以此為引,一般用棗5—10枚,水煎取湯送服中成藥。如人參健脾丸、歸脾丸、香砂養胃丸等。
止瀉藥配小米湯
米湯能保護胃氣,減少苦寒藥對胃腸的刺激,常用于送服補氣、健脾、利膈、止渴、利尿和滋補性中成藥,如用小米湯送服治痢止瀉的香連丸;以大米湯送服八珍丸、人參養榮丸、十全大補丸等,用時可直接取煮飯時的米湯,不拘濃淡及用量。
無相關信息
![]()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環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經系秘方(29) 傳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 |
補氣篇(103) 抗老篇(58) 補血篇(77) 解毒篇(93) 健體篇(180) 安神篇(43) |
![]() |
潤膚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發篇(33) 抗皺篇(58) 潔齒篇(23) |
![]() |
斑禿方(62) 痤瘡方(39) 雀斑方(54) 蕁麻疹方(53) 濕疹方(45) 脫發方(38) 白發方(70) 黃褐斑方(45) |
![]()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陰莖癌方(38) |
![]() |
陽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遺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陰囊病(7) |
![]() |
除痔方(42) 燒燙方(20) 跌打方(24) 骨癥方(26) 炎癥方(56) |
![]()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膚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傳染疾病秘方(9) 神經疾病秘方(78) 寄生蟲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 |
月經病(89) 妊娠病(41) 宮頸癌(62) 產后病(42) 帶下病(16) 不孕癥(57) 婦科雜病(41) 乳腺癌(51) |
![]()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以醫生診斷及醫療為準。 ┊ 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問題_請速與我們聯系
Copyright © 2025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藥品網 版權所有
鄂ICP備06013414號-7 公安備: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