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病進藥店,大病進醫院”,當你習慣了這樣的治病模式,習慣了把眼光瞄準藥店尋找方便和實惠,習慣了自己當醫生像“點菜”一樣買藥時,殊不知在買藥時的一些盲動性可能讓你將危險買回了家。
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指出,全球的病人有三分之一是死于不合理用藥,而不是疾病本身。我國的不合理用藥人數占用藥者的12%至32%,其中每年因吃錯藥產生藥物不良反應致死人數達50余萬人。
買藥本為了治病,需要十分謹慎。那么,如何在藥店正確買藥呢?
藥師“缺位” 藥店不得銷售處方藥
當你面對藥店琳瑯滿目的藥品無所適從,聽著營業員“熱情”推薦的從沒聽說過的品牌半信半疑時,可以找藥店執業藥師咨詢,他們會幫你選擇最適合的藥。
記者隨機采訪了在藥店購藥的20名市民,知道藥店應有專業藥師,并咨詢過對癥用藥的市民僅有1人,大多數人竟還是第一次聽說。根據國家《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明文規定,銷售處方藥和非處方藥(甲類)的零售藥店必須配備駐店執業藥師或藥師以上技術職稱的藥學技術人員,執業藥師應佩戴標明其姓名、技術職稱的胸卡,必須保證在職在崗,有事不在崗時,應當掛牌告知,并停止銷售處方藥和甲類非處方藥。
市藥監局藥品流通監管科陳科長介紹說,藥店營業員雖然經過上崗培訓,但其藥學知識水平有限,對藥物的藥理、藥性等方面不夠專業,再加上經營收入上的原因等,使得他們在向顧客推薦藥品時往往考慮不到用藥的安全性、禁忌性。而顧客大多也是憑著自己的感覺或者是跟著廣告去買藥,缺乏專業知識和安全意識,容易出現用藥上的錯誤,對身體造成傷害。藥店配執業藥師的目的就是為了防止患者買錯藥、服錯藥,他們的職責是給消費者提供咨詢,根據你的癥狀提供科學的合理用藥指導,以確保患者對癥下藥。
另外,陳科長提醒市民,藥師都要佩戴上崗證表明身份,接受市民監督,藥店藥師不在崗可舉報。
部分藥品可以拆零賣
藥品可以拆零賣嗎?據記者了解,拆零銷售是《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中規定的業務之一。
市民張先生幾個月之前因為肚子不舒服,在藥店買了一盒藿香正氣水,喝了一支后,剩下的“躺”在辦公室的抽屜里再也沒有被動過。張先生告訴記者,他每次買藥都是整盒買,等再用時總是發現不少藥品已經過期了,浪費現象嚴重。藥品拆零銷售不僅便宜,而且不浪費。
“按規定,一些特別種類的藥品每個藥店都能拆零賣。”陳科長介紹,氟哌酸等膠囊和一些針劑都能拆零賣。不過記者采訪中一位藥店的工作人員說,可能是了解的人不多,很少有市民要求拆零賣。記者還從市中心醫院藥房了解到,目前很多醫院也有少量品種可以拆零賣。像有些片劑一瓶幾百片,患者在開門診處方時可以要求醫生少量分次用藥。還有些像不能過量服用的部分抗過敏藥、安眠藥、退燒藥等。
中心醫院藥劑科鄭偉主任提醒市民,拆零銷售的藥品,有的是獨立包裝,有批號、有說明書,問題不大。有的從大包裝里分拆的,沒有包裝盒和說明書,患者購買時一定要記清品名和用量,以免服用不當引發不良后果。
正規網上藥房不賣處方藥
互聯網時代患者買藥也可以足不出戶。目前賣藥網站多如牛毛,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目前批準發證的網上藥店不過十來家,其他的大多不規范。
國家2005年公布的《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管理辦法》規定,網上藥店只允許銷售非處方藥,且經過國家相關部門行政許可,沒有經過許可的屬非法交易行為。患者在網絡購買藥品前,可登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網站(www.sfda.gov.cn)查詢具有資質的網上藥店。
記者嘗試著在幾家取得認證的網上藥店上購買抗生素類藥品,網站會提示消費者到藥房的實體店憑醫生處方購買,同時購物程序終止。相比之下,一些未經認證的賣藥網站則允許買抗生素。
針對網民們普遍以為的感冒之類是小病,可以自行上網買非處方藥使用的做法,河科大一附院門診部主任李久長提醒說,即使是一些治療感冒的藥物也有潛在的風險,包括加重消化道潰瘍、造成消化道出血等,因此,非處方藥也要慎用,只有在醫生已經看過病的前提下,需要長期使用的非處方藥,才可考慮網上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