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提倡的用藥原則: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靜脈注射。也就是說,如果能口服藥物,最好不采取注射的方法,能肌肉注射最好就不采用靜脈注射。即使必須注射的也應該盡量減少注射的次數,同時減少注射劑聯合使用的種類,避免不良反應和配伍禁忌。
兒童的“臟腑嬌嫩”,致病“易虛易實”,并且兒童的病情受心理、社會的因素影響較小,故用藥一般“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能用中藥不用西藥,能用湯藥不用成藥”的原則。具體如下:
有病早治療。 兒童的“臟氣清靈,易趨康復”,治療越早效果越明顯,預后越好。
用藥要及時。 兒童的臟腑嬌嫩易于受外邪影響,一旦得病,傳變迅速,及時用藥,防止病情進一步擴散。
用藥量要適當。 藥量過大易于損害五臟六腑,過小又易于留邪于內,形成慢性,所以用藥要恰當好處。
口服是最好的用藥途徑。 注射、輸液等容易使兒童受到驚嚇,不利于疾病的痊愈。
最好使用中草藥。中藥是對全身臟腑功能的調整,有利于向好的方向發展;再者兒童的五臟六腑功能皆不足,尤其是肝的解毒功能,腎的排泄功能不足為突出,如果用藥不慎,特別是西藥,很容易使孩子的肝臟和腎臟受到傷害。
中成藥在不能服用湯藥或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可以使用,但成藥有其局限性,如果辨證不明,可能會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