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古時有一位姓秦的舉人得了一種怪病,常年流鼻涕,不但自己被鼻涕堵得頭昏腦漲,腥臭難聞,香臭不辨,而且還讓外人討厭,連妻兒也躲得遠遠的。
秦舉人一時成了“孤家寡人”,雖經多方求醫服藥,卻不見好轉,他萬念俱灰,心想這樣活著太沒意思,不如一死了之。正當他準備在山麓尋短見之時,恰逢一樵夫路過,并勸阻說:“螞蟻尚貪生,為人要惜命。”依舉人之才華,平白死了實在不值得。勸其說:“天下很大,何不四處求藥,也許有希望。”于是秦舉人爬山涉水,不知走了多少地方,四處求醫問藥。一天,在南方遇到一位夷家醫生,說此病好治。便從山上采一包花蕾,讓秦舉人煎湯服用。僅半個月,鼻塞通暢了,頭腦輕松,香臭氣味也聞到了。秦舉人欣喜萬分,重謝了醫生,并要了種子帶回家種植,凡有人得了這種疾病,他就送藥給予治療,療效均好,大家問此藥何名,秦舉人一時答不出來,想起這是辛亥年間,從夷人那里得來,就叫“辛夷”吧。“辛”為味道,“夷”為幽遠,是指辛夷的味道辛香而幽遠。
辛夷,性味辛、溫,入肺、胃經,有散風、通竅功效,治療鼻淵鼻塞、頭痛惡寒,體噤瘙癢。古醫籍《體經》:“主五臟身體寒熱,風頭腦痛,面鼾。”《別錄》言其辛夷:“溫中解肌,利幾竅,通鼻塞,涕出。”《本草綱目》連錄5個“鼻”:“鼻淵、鼻鼽、鼻窒、鼻瘡及鼻痘后鼻瘡”。李時珍對辛夷花的來歷講得最清楚:“夷者荑也,其苞出生荑而味辛也。”
現代藥理研究證明,辛夷含揮發油,油中主要為檸檬醛、維生素A、生物堿、丁香油酚等揮發油有收縮鼻黏膜血管作用,亦有鎮痛、鎮靜作用;非揮發性成分的提取物,靜脈注射或口服均有收縮子宮及降血壓作用。中醫將辛夷作為鼻炎要藥,臨床用于偏寒偏熱癥。癥偏寒者,常與白芷、細辛、防風、藁本等配伍,如“辛夷散”;癥偏熱者,常與薄荷、黃芪、蒼耳子等配伍。現代用辛夷全方位治療鼻炎、慢性鼻炎、過敏性鼻炎、肥厚性鼻炎、鼻竇炎、副鼻竇炎等。除內服煎劑外,制為油劑、乳劑、散劑等局部外用,均有較好的療效。此藥不宜多服,有時會引起頭昏目赤,因有毛宜包煎,常用量3~10克。
(實習編輯:周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