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0-07-31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輸卵管阻塞是造成輸卵管性不孕的常見原因之一,進行治療前,須首先明確阻塞部位,然后實施阻塞矯正術。治療方法包括手術與非手術治療兩種。過去臨床上多采用中醫中藥和通氣、通液術,腹腔鏡分粘術,顯微外科重建術等方法進行診斷和治療。隨著導管技術在介入放射學的應用和發展,選擇性輸卵管造影與介入再通術在治療因輸卵管阻塞所致不孕癥,取得了較好療效。
1.手術治療 輸卵管顯微外科術的整個過程分為粘連分離術、輸卵管整形術及復通術。
(1)盆腔粘連分離 粘連是各式各樣的,子宮、卵巢、輸卵管、直腸及大網膜可以相互粘連,有單純粘連也有復雜粘連,有疏松粘連亦有緊密粘連,結果使輸卵管變形與異位。手術時應完全徹底分離各種粘連,使盆腔各器官恢復正常的解剖關系和正常形態。分離粘連時盡量避免傷及漿膜和血管。止血以電凝為佳,這樣可減少術后再粘連。
(2)輸卵管傘端粘連分離與整形術 傘部粘連有多種形式,完全粘連成盲端導致輸卵管積液,不完全粘連成孔一橋狀粘連及狹窄環等,均影響拾卵功能。手術應分離粘連,修剪疤痕,使傘部恢復正常形態,然后將其外翻縫合O.5cm,使內膜向外,以后就不容易再粘連了。
(3)輸卵管壺腹部造口術因傘部損害嚴重而喪失功能者,應切除傘部,暴露出寬大而柔軟的壺腹部,然后將其縱行剪成3—4瓣,深約1cm,并作外翻縫合,做成一個新傘端。
(4)輸卵管結節切除及吻合術 輸卵管被局部炎性結節或異位結節阻塞,可將其切除,再重新吻合,恢復其通暢度。
(5)輸卵管宮角吻合術 間質部完好而峽部部分損害及阻塞者將其切除,再行吻合恢復其通暢度。
(6)輸卵管宮腔內移植術輸卵管間質部嚴重阻塞,峽部及遠端完好者,切除間質部,將輸卵管移植到宮腔。
(7)輸卵管管腔擴張術如果輸卵管某段狹窄擴張,使狹窄部位的粘連分開,增加其腔內的寬度及通暢度。
手術后及治療術后繼續治療是增加手術效果的必要措施,重點是預防再感染及粘連,并保持管腔良好的通暢度,治療持續l~2個月。
2.非手術治療 非手術性輸卵管疏通治療方式不外乎利用水壓疏通或機械疏通以及兩者交替結合使用。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治療類型可分為:
(1)經X線的輸卵管介入復通術 術前常規婦檢、碘過敏試驗、血常規及出凝血時間。介入操作的時間宜選擇在月經凈止后第3-7日進行,操作前應排空小便,陰道沖洗、消毒。病人取截石位,常規消毒鋪巾,先作選擇性輸卵管造影。應用器械時,將導管經陰道固定于子宮頸部,依次向子宮內放入導管,透視下在J形導絲導引下,將導管放置于子宮角部的輪船卵管內口處,撤出導絲,經導管注入少量76%復方泛影葡胺注射液。如不顯影,則給予導絲復通,運用導絲的擴張分離作用和造影劑的沖擊擴張力,使輸卵管擴通至傘端。對遠端輸卵管阻塞,先在局部注入利多卡因,然后加壓注入76%復方泛影葡胺注射液,使輸卵管復通。但必須嚴密X線屏幕濫視,以免輸卵管過度擴張發生破裂大出血。 經臨床應用,一次性復通率90%以上,術后半年受孕率為50%。術后預防性應用抗生素。
宮腔鏡,腹腔鏡聯合檢查 腹腔鏡檢查能精確了解盆腔內狀況,特別是輸卵管、卵巢周圍粘連以及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癥并估計其嚴重度和累及范圍,并酌情做矯治手術。聯合宮腔鏡檢查不僅能查悉子宮內病變,且可在直視下作分側輸卵管插管并注入美藍染液和含有抗生素等的藥液以判定輸卵管通暢度。
④輸卵管鏡檢查和疏通術經直徑3。5—4.5mm可屈曲型手術性官腔鏡觀察輸卵管口并作逆行性輸卵管插入和檢查。輸卵管鏡長1.0~I.5m,外徑0.45~0.5mm,有無創傷性頭端和足夠的柔軟度。使用一種共軸技術,先進行金屬導絲插管,然后用Telon套管代替導絲,最后換成輸卵管鏡,可直接觀察輸卵管間質部、峽部、壺腹部和傘部的正常和異常上皮變化特征,包括管腔內損傷、殘存碎片的積聚、非阻塞性腔內粘連、狹窄、息肉等,且有疏通治療作用,因有導致輸卵管穿孔等可能,故應有腹腔鏡監視。此鏡價格昂貴且易損壞、折斷。操作繁復,視野又小,疏通治療效果也非突出,故而,目前其實用價值尚待研究和商榷。
3·適應證和禁忌癥 主要適用于近段輸卵管阻塞的診斷和疏通,對輸卵管通而不暢者治療效果尤佳;疑有輸卵管遠段粘連、不全阻塞,需B超或放射介入下試治;對于輸卵管扭曲、成角、明顯輸卵管積水、疑有盆腔粘連或伴有包塊者,欲明確診斷并行相應盆腔矯治手術,且警戒輸卵管疏通過程可能發生輸卵管穿孔或逆人間質、血管內,應做腹腔鏡檢為宜。總之,在常規HSG診斷基礎上,若缺乏內窺鏡技術和條件,非直視法可作為初篩預治的手段;如有條件宜先作宮、腹腔鏡聯合檢查或手術,至少應在B超監導下操作,以明確診斷并認定其適應范圍。由于直接將導管插入輸卵管口內進行疏通,非直視法對輸卵管的流體靜壓可達66.7kPa。而官腔鏡通液則更高(106.7~133.3kPa),故而治療效果好,其他禁忌癥同常規宮腔手術要求。
(實習編輯:周云霞)
無相關信息
![]()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環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經系秘方(29) 傳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 |
補氣篇(103) 抗老篇(58) 補血篇(77) 解毒篇(93) 健體篇(180) 安神篇(43) |
![]() |
潤膚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發篇(33) 抗皺篇(58) 潔齒篇(23) |
![]() |
斑禿方(62) 痤瘡方(39) 雀斑方(54) 蕁麻疹方(53) 濕疹方(45) 脫發方(38) 白發方(70) 黃褐斑方(45) |
![]()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陰莖癌方(38) |
![]() |
陽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遺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陰囊病(7) |
![]() |
除痔方(42) 燒燙方(20) 跌打方(24) 骨癥方(26) 炎癥方(56) |
![]()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膚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傳染疾病秘方(9) 神經疾病秘方(78) 寄生蟲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 |
月經病(89) 妊娠病(41) 宮頸癌(62) 產后病(42) 帶下病(16) 不孕癥(57) 婦科雜病(41) 乳腺癌(51) |
![]()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以醫生診斷及醫療為準。 ┊ 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問題_請速與我們聯系
Copyright © 2025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藥品網 版權所有
鄂ICP備06013414號-7 公安備: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