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花醫院腫瘤專科自2009年9月開診以來,先后收治了境內外患者222人。由于該腫瘤科采用深圳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個基因治療癌癥藥物投入臨床使用,因此,盡管開診時間不長,還是吸引不少外籍患者慕名前來,迄今,包括孟加拉國前衛生部長夫人在內,共有15人次的外籍患者前來就診。記者采訪獲悉,基因藥物已使不少瀕臨絕望的患者“起死回生”。
患者成了基因藥物治癌的“宣傳員”
今年48歲、曾在日本學習生活了多年的劉陽光,患病前是深圳一家日資企業的股東,在深圳的生活同他的名字一樣是一片光明。可是,2005年的一場疾病讓他如墜深淵。如今,他是深圳癌友康復互助會的副會長,還是抗癌健身法輔導員。劉陽光罹患的是廣東最常見的鼻咽癌。
經過多次放、化療等傳統抗癌治療,劉陽光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可3年后,病情再度復發,并形成癌細胞多發性骨轉移。去年9月份,劉陽光轉入深圳流花醫院腫瘤科時,因癌細胞轉移至脊椎,他已無法起身直立。“我是坐在輪椅上被人推進醫院的,此時,放化療效果均不再明顯,自己感到身體快拖不下去了。”劉陽光說。說起這個病例,深圳流花醫院腫瘤科劉主任記憶猶新:“剛來時,劉陽光的身子完全是彎曲的,頭埋在胸前。這是個病情非常嚴重的患者,如不及時治療情況將非常危險。”經過4次注射基因藥物,患者疼痛完全消失。現在,劉陽光早已出院,又開始四處走動了。“我是基因藥物治療癌癥的受益者,也是基因藥治癌的堅定支持者。”昨天,劉陽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毫不掩飾地這樣表示。
基因藥可修復變異的抑癌基因
深圳流花醫院腫瘤科劉主任告訴記者,劉陽光此前曾在市內一家三甲醫院做完4期化療,腫瘤雖然得到了抑制,但是,其體內癌細胞也已產生一定的耐藥性,所以后期的療效并不明顯。劉教授為其注射了4次基因藥,出院時劉陽光已經可以自如地站立行走了。現在,劉陽光成了基因藥物治療腫瘤的一名義務宣傳員。劉教授認為,基因抗癌藥不僅能夠修復變異的抑癌基因,還能提高患者的放、化療效果,因為新型基因藥可以增強癌細胞對放化療的敏感性。
劉教授解釋了基因抗癌藥的作用機理。“基因藥物治療癌癥,簡單來說就是用正常基因替代已經變異的基因,使人體內病變的細胞分裂、凋亡等回到正常狀況。”劉教授認為,癌癥的發生說到底就是一種細胞病,其本質是致癌基因被激活了,而人體先天的抑癌基因發生突變而喪失了作用。
劉陽光和劉教授所指的這種基因藥,是由深圳自主研制開發的基因治療產品“重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今又生),它是世界上第一個獲準上市的基因治療藥物。最近幾年,劉教授一直在臨床使用這種基因藥物。他說,p53基因是一種抑癌基因,其治療原理是,用正常的p53基因替代異常的p53基因,從而在人體內調解、修正并監護細胞DNA的完整性。“基因治療的最大好處是沒有毒副作用,使用基因藥物可使癌變細胞實行程序性死亡,而放、化療等手段則是殺傷性死亡,殺死了癌細胞同時對正常細胞也有損傷。因此,傳統放化療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劉教授說。
基因藥無需長期使用,階段性生效即可
基因治療癌癥已成功為國內外眾多腫瘤患者帶來了希望。今年39歲、來自馬來西亞的何先生鼻咽癌復發,來到深圳流花醫院腫瘤科時,肝臟已出現癌細胞多發性轉移,來深圳前他已做過多次放療,在深圳流花醫院經過基因藥物治療后,病情很快得到控制。罹患4期肺癌的黃先生,入院時已經出現了癌細胞胸膜、胸腔轉移,劉教授將基因藥物直接注射到患者胸腔內,注射4次后,患者胸腹水消失,肺部病灶也明顯減小,現在正準備通過開刀切除病灶。
劉教授特別提醒,p53基因治療不是終身治療,只是在一定時間內糾正突變的基因,一旦糾正了,就無需繼續注射基因藥物了。其他傳統治療手段還可繼續實行,如可以繼續配合放、化療施治等。
據介紹,目前,人類罹患的實體惡性腫瘤60%以上同基因突變有關,基因藥物治療惡性腫瘤是一個前景巨大的治療新領域,其最大的優勢是沒有毒副作用。去年,記者曾采訪了一位身患晚期胰頭癌的香港居民陳先生,當時,躺在病床上的他樂觀地面對病情。“入院時,陳先生的胰腺腫瘤很大,經過基因治療后,病發癥消失,腫塊已經大幅收縮,經手術后現在情況穩定。”據術后追蹤,陳先生現已經回到了香港療養,日常已可以自己做飯并能照料自己。“通過基因治療,病人至少病程被制止了,從而延緩了病情發展,為后續治療贏得時間。”經過多年的臨床實踐,劉主任對基因治療癌癥已經有了豐富經驗。“現在,我們可以實施在CT或B超引導下對腫瘤實施亞氦刀冷凍消融治療,以及全身熱療、局部熱灌注治療、生物治療等手段。治療癌癥,我們的辦法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