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0-07-31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各種各樣的口服降糖藥
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糖尿病患者要很好地控制血糖,就需熟悉各種各樣的口服降糖藥物,然后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適合自己病情的藥物。
口服降糖藥物分為如下幾類:1。作用于胰島β細胞、促進胰島素分泌的磺脲類和非磺脲類藥物。現今應用在臨床的磺脲類藥物包括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齊特、格列喹酮和格列美脲,還有各種藥物的控釋或緩釋制劑。此類藥物作用于胰島β細胞直接刺激胰島素分泌而發揮降糖作用,可較好地控制血糖。非磺脲類藥物是指苯甲酸衍生物瑞格列奈和苯丙氨酸衍生物那格列奈,其作用機制與磺脲類藥物類似,但起效迅速、達峰時間早,被稱為速效胰島素促分泌劑。可根據進餐時間靈活掌握(進餐,服藥;不進餐,不服藥),故又稱為餐時血糖調節劑,尤其適合生活方式多變的患者(如進餐時間或次數不固定者)、老年人、腎功能輕中度受損者等。食欲不佳者可在進食后馬上服藥,可根據食量確定劑量。2。雙胍類。主要藥物有二甲雙胍,主要的作用機理是改善胰島素敏感性,通過作用于胰島素的靶器官如肝臟、骨骼肌和脂肪組織,抑制肝糖元生成,增加周圍組織對葡萄糖的轉運、利用和氧化,增強外周組織糖的無氧酵解等。3。噻唑烷二酮類藥物。主要有吡格列酮和羅格列酮,主要作用機制是增強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使脂肪組織葡萄糖氧化增加,肌肉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及利用增加,肝糖元輸出減少,從而達到降糖目的。4。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主要藥物有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延緩碳水化合物在小腸內的吸收,有效降低餐后高血糖,并有一定程度降低空腹血糖的作用。
該出手時就出手
有些糖尿病患者片面地認為藥物有副作用,寧愿讓血糖升高,也堅持不用藥物治療。其實,高血糖可引起多種血管并發癥,也可導致急性并發癥,嚴重時危及生命。藥物的副作用可以通過合理選用藥物、定期監測等手段來盡量避免。因此當嚴格控制飲食和適當運動2~4周血糖還不達標時,就要及時地選用適當的口服降糖藥。
根據不同病情選擇不同的藥物
在門診常常會有這種情況,糖尿病患者就診時點名要服用某種藥,稱某病友應用后效果很好。須知大千世界里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別人服用效果好的藥物并不一定適合您。具體選擇藥物要根據患者的病情、年齡、體型、肝腎功能以及經濟條件等不同情況,因人而異,就是所謂的個體化用藥原則。
糖尿病患者體型較肥胖者,可首先選用二甲雙胍或噻唑烷二酮類藥物。對于不能耐受二甲雙胍的患者可用磺脲類藥物。如果空腹血糖不是很高,主要是餐后血糖高,則可考慮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或速效胰島素促分泌劑。對于生活方式多變的人,如進餐不定時、進餐次數不確定的患者,可選用速效胰島素促分泌劑。老年人適宜使用降糖溫和、作用時間短的藥物,如速效胰島素促分泌劑或短效的磺脲類藥物。輕微的腎臟損害,可考慮經腎臟排泄少的磺脲類藥物(格列喹酮)或速效胰島素促分泌劑。嚴重的肝、腎損害者要及時改用胰島素治療。
血糖較高者,可聯合應用不同作用機理的兩種口服降糖藥,如磺脲類藥物加二甲雙胍、磺脲類藥物加噻唑烷二酮類藥物、磺脲類藥物加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等。肥胖者可聯合服用二甲雙胍和噻唑烷二酮類藥物以加強改善胰島素抵抗的作用。糖尿病的發生往往在糖代謝的多個環節出現障礙,聯合應用不同作用機理的口服降糖藥可改善或糾正不同的異常,有利于降低血糖,同時避免大劑量服藥帶來的副作用。
圍繞進食來服藥
口服降糖藥的服用方法特別講究,不同的作用機理決定了不同的服用時間。磺脲類藥物通過刺激胰島素分泌來降低血糖,這類藥物服用后經過血液循環作用于胰島β細胞刺激其分泌胰島素,這一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而食物吸收后正好存在血糖高峰。因此,這類藥物在進餐前半小時服用最合適。但是,有些患者服藥后未能在半小時后及時進食,去運動或做其他的事情,就有出現低血糖的危險。因此,如果因為其他事情可能耽擱進食者應暫緩服藥。
同樣是刺激胰島素分泌的藥物,但非磺脲類藥物的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其作用點不同,起效迅速,可在進餐前服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作用在小腸,通過影響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血糖,在餐中服用效果好。二甲雙胍容易引起胃腸道反應,為減少這一副作用,建議在餐中或餐后服藥。
總之,口服降糖藥是圍繞著進食來服用的,分清服藥的時間才能取得良好的降糖效果,同時避免低血糖的發生。
監測血糖不可少
一些患者在糖尿病專科看上幾次,覺得無非就是服藥罷了,從此自己買藥吃,從不監測血糖,認為沒有太多的不適,而且已經在用藥治療了,在心理上覺得安全了。其實有些人血糖要升高到一定程度時才出現癥狀,高血糖導致的不適每個個體差異很大。只有監測血糖,才能及時了解病情和降糖藥物的療效,及時調整藥物劑量,盡快達到血糖目標。監測血糖還可以了解是否存在低血糖,反復的低血糖可損害神經系統,產生腦功能障礙,嚴重的低血糖甚至可危及生命。
飲食、運動要配合
有的患者誤以為在使用口服降糖藥時就不需要控制飲食了,可以隨心所欲地大吃大喝,這是錯誤的。生活方式的調整,包括控制飲食和適當的運動,是糖尿病的基本治療措施,貫穿著糖尿病治療的始終。沒有飲食、運動的配合,一切口服降糖藥都難以奏效。
專家簡介
徐明彤,醫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內科內分泌專科任職。
(實習編輯:周云霞)
![]()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環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經系秘方(29) 傳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 |
補氣篇(103) 抗老篇(58) 補血篇(77) 解毒篇(93) 健體篇(180) 安神篇(43) |
![]() |
潤膚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發篇(33) 抗皺篇(58) 潔齒篇(23) |
![]() |
斑禿方(62) 痤瘡方(39) 雀斑方(54) 蕁麻疹方(53) 濕疹方(45) 脫發方(38) 白發方(70) 黃褐斑方(45) |
![]()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陰莖癌方(38) |
![]() |
陽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遺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陰囊病(7) |
![]() |
除痔方(42) 燒燙方(20) 跌打方(24) 骨癥方(26) 炎癥方(56) |
![]()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膚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傳染疾病秘方(9) 神經疾病秘方(78) 寄生蟲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 |
月經病(89) 妊娠病(41) 宮頸癌(62) 產后病(42) 帶下病(16) 不孕癥(57) 婦科雜病(41) 乳腺癌(51) |
![]()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以醫生診斷及醫療為準。 ┊ 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問題_請速與我們聯系
Copyright © 2025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藥品網 版權所有
鄂ICP備06013414號-7 公安備: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