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酸是一種水溶性的B族維生素,存在于小到病毒、細菌,大到人類的所有生命系統中,因最初是從菠菜葉中提取得到的,故稱為葉酸。食物中的葉酸進入人體后轉變為四氫葉酸,在體內發揮生理作用。葉酸在體內的總量僅5-6毫克,但幾乎參與機制所有的生化代謝過程,參與體內許多重要物質如蛋白質、脫氧核糖核酸(DNA)、血紅蛋白等等的合成。 從而對細胞分裂和生長有重要作用。無論因何種原因造成體內葉酸缺乏時,其直接的后果就是細胞的分裂和增殖受到影響。這在血液系統則表現為血紅蛋白合成減少,紅細胞不能成熟而產生巨細胞性貧血。如在妊娠早期,則會影響胎兒大腦和神經系統的正常發育,嚴重時將造成無腦兒和脊柱裂等先天畸形,也可造成因胎盤發育不良而引起流產、早產等。
自1939年發現葉酸以后,它常用于治療貧血,且對腹瀉、水腫、胃潰瘍和月經不調等的治療也有一定效果。近年來對葉酸的研究越來越深入,目前已經證實,母親孕早期葉酸缺乏是胎兒神經管畸形發生的主要原因。在母親懷孕前懷孕后增補葉酸,可以預防50%-70%的神經管畸形。還有研究提出,葉酸與先天性心臟病、老年癡呆有關。當然有關葉酸在體內的作用,至今仍有不少問題尚待進一步的研究解決。
人體在不同年齡、不同生理狀態下對葉酸的需要量是不同的。任何能引起細胞增殖加快的生理或病理改變,都會使機體對葉酸的需要量增加。妊娠后,母體子宮、乳房的發育,胎兒和胎盤的形成及發育,均是細胞生長、分裂十分旺盛的時期,對葉酸的需要量大為增加,可達到一般人群的2倍。孕早期正是胚胎分化、胎盤形成的階段,葉酸缺乏可能導致胎兒畸形,或因胎盤發育不良而引起流產。孕中、晚期母體血容量增加,子宮、胎盤、乳房發育及胎兒生長發育,同樣使葉酸的需要量增加。加上這時孕婦從尿中排出的葉酸量也增加。加上這時際婦從尿中排出的葉酸量也增加,更增加了孕婦葉酸缺乏的危險性。如葉酸供給不足,孕婦發生胎盤早剝、先兆子癇、孕晚期陰道出血的情況就會增加;胎兒則容易出現胎兒宮內發育遲緩、早產、低出生體重。且葉酸水平低下的母親生下的嬰兒體內葉酸貯備少,出生后由于身體迅速生長很快被耗盡,造成嬰兒體內葉酸缺乏。這樣嬰兒生后的生長發育、包括智力發育都會受到影響。
國內外的許多研究結果表明,孕婦體內的葉酸水平明顯低于非孕婦女。其原因除了需要量增加和丟失量增多外,孕前婦女葉酸營養狀況差也是一個原因。北京醫科大學婦兒保健中心對我國南、北方10個市、縣婚前育齡婦女體內葉酸水平的調查結果表明,我國約有30%的育齡婦女體內葉酸缺乏,其中北方農村婦女更為嚴重。說明我國育齡婦女在懷孕前就有相當一部分人葉酸缺乏,懷孕后更是“雪上加霜”,葉酸缺乏的現象更加普遍。
人體所需的葉酸主要從食物中攝取。許多食物都含有葉酸,含量也不少。但葉酸很不穩定,遇熱、遇光易被氧化而失活。食物在貯存加工和烹調的過程中,葉酸的損失高達50-90%,且影響人體對食物中葉酸的吸收利用的因素也很多。
根據一些發達國家如美國、加拿大、英國、丹麥等國的報道,這些國家孕婦每日膳食中葉酸的攝入量只達到200微克。而目前世界衛生組織的孕婦膳食中葉酸的攝入量遠不能滿足孕期的需要。我國目前還沒有這方面的資料,但和這些國家比較,我國膳食中含葉酸豐富的動物性食品的攝入量較低,人們又習慣于吃經過煎、炒、烹、炸的熟食,因此能從膳食中攝取的葉酸量就更少。
近年來世界上的科研成果證明,婦女在孕前和孕早期及時增補葉酸,可有效地預防大部分神經管畸形的發生。目前世界上已有美國、英國、澳大利亞、中國等十多個國家采用了這一措施。
雖然各種營養素對人體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但也不是多多益善,越多越好,而應是按人體的需要,按一定的比例來攝取。攝入過少,不能滿足身體的需要,會有損于健康;攝入過多同樣也會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葉酸也是如此。目前的研究結果告訴我們,為了孕母和胎兒的健康,懷孕前、后要增加葉酸的攝入量。同樣也告訴我們,服用過多的葉酸也會對身體產生不良的影響。如可能會影響體內鋅的代謝而造成鋅缺乏,致使胎兒發育遲緩;會掩蓋維生素B12缺乏的早期表現,而導致嚴重的神經系統損傷等。
從研究也可看到,育齡婦女和孕婦每日增補0.4毫克葉酸可以滿足身體需要。糾正缺乏,但每日增補的葉酸不應超過1毫克。
具體到每一位育齡婦女、孕期婦女究竟應該如何增補葉酸,還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