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使用一半,將包裝和說明書扔了
在使用某種時,順手就把藥品的包裝和說明給扔了,只留下一個藥瓶,是常見的現象,而這正是家庭小藥箱最大的忌諱。一般藥品說明書和包裝上明確的標明:藥品的貯藏條件、用藥劑量、毒副作用、生產日期、有效日期。一旦您將這些說明都扔掉,再想用藥時,就要靠記憶來推斷,而記憶的不確定性,勢必會給您的用藥帶來危險。就好比,您用藥不知道一天服用幾次,一次服用幾片,一個療程是多久,藥是否有副作用,是否有禁忌癥,是否過期等等,您說這藥您服下去會有好的效果嗎?
二、藥瓶里藥物與包裝“名不副實”
今年年初,一個心急如焚的母親帶著自己的孩子來到某醫院診室,因為剛剛六歲的女兒乳房就開始發育了,這可嚇壞母親。后經大夫診斷,孩子是由于長期服用了激素造成的。母親剛開始不明白,后來詢問才知道,小女孩把媽媽放在鈣片藥盒里的避孕藥當鈣片吃掉了。這不是個例外,很多家庭都存在著藥物誤服的情況。在調查中,我們不難發現,有的家庭藥箱中,藥品瓶上用鉛筆凌亂的寫著幾個字,時間長了,也就看不清楚了。下次再想服用只能靠記憶了,而家庭藥箱的使用者恰恰是記憶力不好的老年人。
三、保管不當,藥品已經變質
平時應該經黨清點藥品,因為過期藥品會變質,就好比,酵母片容易受潮膨脹易碎,各種膠丸、膠囊、糖衣片等易受潮粘連,阿司匹林會因受潮變質,心腦血管藥、抗菌素過了期會失效,碘酒、酒精及各種藥水易揮發失效。有些醫院的自產藥物,由于包裝密封性不好很容易變質。
四、國家已經停止使用的藥物
小藥箱中仍有蹤影
國家每年都會公布一些停止生產和流通及使用的藥品,可是由于中老年人消息閉塞,常常不知道。家庭常用藥中,像感冒敏膠囊、復方撲爾敏片等等都早已被國家停止使用了。
而在家庭常用藥中,一部分可以產生大量的副作用。例如,長期大量服用感冒通片,可以導致出血性;而長期使用紫藥水會致癌。患者使用此類藥物時,最好找替代品,沒有替代品,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建立家庭小藥箱首先要根據家庭人員的構成和健康狀況選擇藥品,選擇不良反應較少且經過臨床長時間使用的藥物。新藥由于上市時間短,可能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不適合家庭備藥。可選擇療效穩定、用法簡單的藥物。其次就是藥品的貯存也很有講究,要根據不同藥品的特性,選擇合適的貯存方式。
家庭小藥箱是每個家庭都應該有的,但不能因為有了自備藥,掌握了基本的用藥常識就可以自己在家濫用,有些藥物是因個體差異的不同產生不同的效果,處方藥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責任編輯:姚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