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12-22 來源:藥品網ypw.cc 作者: 我要糾錯
本病又名玫瑰痤瘡,多見于中老年人,損害特點是在顏面中部發生彌漫性潮紅,伴發丘疹、膿皰及毛細血管擴張。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可能是在皮脂溢出基礎上,由于顏面血管運動神經失調,毛細血管長期擴張所致。
[臨床表現]
1.損害初發為暫時性紅斑,繼而持久不退,并有毛細血管擴張。此后在紅斑基礎上成批出現丘疹,有的變為膿皰、膿性丘皰疹及結節。嚴重者局部組織肥厚,形成鼻贅。
2.皮損發生于面部,特別是鼻部及其兩側。
3.刺激性食物,胃腸功能紊亂和內分泌障礙可誘發本病。
[診斷]
1.根據本病臨床表現特征,即可診斷。
2.需與尋常痤瘡鑒別,后者好發于青春期,皮損除侵犯面部外,胸背部也常受侵犯,常伴黑頭粉刺,鼻部常不受侵犯。
[治療]
1.西醫藥治療
(1)內服藥治療:滅滴靈0.2g,每日2次,連服6周;四環素0.25g或強力霉素o.1g,每日1次, 或美滿霉素50mg,每日2次,連服數周;維生素B2、B6可配合服用。
(2)外用藥治療:局部外用復方硫黃洗劑、1%滅滴靈霜、5%過氧化苯甲酰凝膠等。
2.中醫藥治療:本病多屬肺胃積熱。
治法:清泄肺胃,佐以涼血。方藥:枇杷葉15克、桑白皮15克、梔子10克、黃芩1O克、丹皮10克、黃連6克、紫草10克、赤芍15克、生甘草10克。
隨證加減:膿皰明顯者,加地丁15克、公英15克;鼻贅形成者,加丹參30克、莪術10克、夏枯草15克。
外用中藥治療法同尋常痤瘡。
[預防與調養]
1.飲食宜清淡,多食新鮮蔬菜,忌食辛辣、酒、濃茶等刺激性食物。
2.保持心情舒暢,避免過激的情緒波動。
3.宜用溫水洗臉,避免過冷、過熱及不潔凈物品的刺激。
無相關信息
![]()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環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經系秘方(29) 傳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 |
補氣篇(103) 抗老篇(58) 補血篇(77) 解毒篇(93) 健體篇(180) 安神篇(43) |
![]() |
潤膚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發篇(33) 抗皺篇(58) 潔齒篇(23) |
![]() |
斑禿方(62) 痤瘡方(39) 雀斑方(54) 蕁麻疹方(53) 濕疹方(45) 脫發方(38) 白發方(70) 黃褐斑方(45) |
![]()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陰莖癌方(38) |
![]() |
陽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遺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陰囊病(7) |
![]() |
除痔方(42) 燒燙方(20) 跌打方(24) 骨癥方(26) 炎癥方(56) |
![]()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膚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傳染疾病秘方(9) 神經疾病秘方(78) 寄生蟲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 |
月經病(89) 妊娠病(41) 宮頸癌(62) 產后病(42) 帶下病(16) 不孕癥(57) 婦科雜病(41) 乳腺癌(51) |
![]()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以醫生診斷及醫療為準。 ┊ 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問題_請速與我們聯系
Copyright © 2025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藥品網 版權所有
鄂ICP備06013414號-7 公安備: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