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對頭癬多采用外搽藥物和拔發治療。小面積頭癬,可用人工拔發法,用鑷子將損害內的病發逐根拔除,每周1次,連續3~4次。此法麻煩,為了避免遺漏病發而復發,故須連同病損周圍附近正常毛發一并拔光,痛苦較大;內服醋酸銘拔發法無痛苦,能比較徹底地將病發和正常頭發全部脫去,但本藥有一定毒性,用藥劑量應嚴格掌握,現多不主張采用;X線拔發需有一定設備,也有可能出現副作用。這些方法已不作為首選方法或已廢用。我國在大面積消滅和控制頭癬病中,總結出綜合療法,取得理想效果,包括服、搽、剃、洗、消五個方面。
(l)服指內服抗真菌藥物。
(2)搽指外搽抗真菌藥物,各種治療癬病的軟膏、霜劑等均可選用,常用的有5%硫磺軟膏、克霉哩霜、殺烈癬霜、復方苯甲酸軟膏、達克寧霜、2%碘配等。
(3)剃治療期間每周剃頭1次,連續4次。目的是盡量除去病發,但對女孩應視具體情況而定。
(4)洗每日用溫水肥皂洗頭1次,連續4周。
(5)消指消毒。因日曬、一般洗滌方法不能有效地殺滅引起頭癬的真菌,故患者用過的帽子、毛巾、枕巾、梳理頭發工具等均應煮沸消毒,每周二次,共4次。對脫落的或剃剪的毛發均應予以燒毀。如有病狗、病貓應予以處理。
對幼托單位、小學校內或家庭內的頭癬患者進行隔離是控制感染流行的關鍵,包括生活環境和用具的隔離。對不同類型頭癬可有不同的隔離范圍,例如患頭白癬者與家長(成人)的隔離不一定要求很嚴格。發現頭癬患者后,對曾接觸過患者的正常人群進行必要的集體消毒(定期洗頭、洗滌衣物),并每周檢查頭皮情況,連續4周,以早期發現新病人,這也是控制本病流行的重要措施。切勿發現一例治療一例,而忽視預防。
因為引起頭癬的真菌侵犯毛發的同時,還侵犯毛囊,而外用的藥物不能滲透到毛發內部,也不能達到毛囊深部,所以單純靠外搽藥治愈頭癬的可能性不大,必須同時內服能滲人毛發的藥物。現在已有多種內服治療皮膚真菌病的有效制劑,頭癬患者可選用以下藥物。
(1)灰黃霉素1959年開始用于臨床,為在我國控制頭癬流行發揮過重要作用。本品對幾型頭癬都有效。此藥口服后能沉積在毛發角質層中,并與毛囊的角蛋白結合,抑制真菌的繁殖和生長,最終隨著毛發的生長,將病發推移出頭皮而自然或人工去除,整根病發被正常的新生毛發所取代。通常按患者的體重計算用量,每公斤體重每天內服10~15毫克,療程一般2~4周。對白癬和頑固性黃癬,療程應適當延長。少數人服藥后有惡心、上腹部不適、頭痛、對光線敏感等副作用。特別要指出的是,由于灰黃霉素是從一種青霉菌中分離制成的,所以與青霉素(特別是青霉素G)之間可發生交叉過敏,凡對青霉素過敏的病人,不宜內服灰黃霉素。在服用灰黃霉素期間應定期檢查白細胞和肝功能。
(2)伊曲康已商品名為“斯皮仁諾”,為新一代口服廣譜抗真菌藥,對引起頭癬的各種真菌都有抑制和殺滅作用。口服后在體內分布廣泛,在皮膚角蛋白中的濃度比血藥濃度高4倍,停止治療后,皮膚中的藥物有效殺真菌濃度可維持l~2個月。成人每日100毫克,兒童建議每日每公斤體重服3-5毫克,用藥4~6周。成人也可每日口服200毫克,共7天。多數患者對本藥的耐受性良好,少數人服后可有惡心、胃灼熱感、頭痛等副作用。
(3)特比案芬商品名為“療霉舒”,為一種廣譜活性的抗真菌藥物,對引起頭癬的各種真菌有殺滅作用。此藥口服后很快集中于親脂性的角質層內,也能從皮脂中排出,因此在毛囊、毛發和頭皮中濃度高,對頭癬的療效較好。用量按體重計算,20公斤以下服用62.5毫克,20-40公斤服125毫克,體重40公斤以上者服250毫克,均為每日1次,連服4周。副作用為一過性的,包括食欲不振、惡心、腹部不適、皮疹等。老年人不需減量,如患者有嚴重肝或腎功能不全,用量應減少50%。
(4)酮康唑商品名為“里素勞”。適用于對灰黃霉素過敏或灰黃素治療失敗的病例。成人每日200毫克,兒童體重在40公斤以下者,每日每公斤體重2.5毫克,療程3~4周或更長些。有活動性肝病者忌用,服藥期間注意定期檢查肝功能。
膿癬的病人,除選服一種抗真菌藥物外,需加用抗細菌抗生素,急性期還可短期口服小劑量皮質激素。
最后還要提醒患者兩點:
①一定要經過醫院確定診斷是頭癬后才可用藥;
②要由醫生決定是否需要服上述藥物,并按規定的劑量和療程服用,不要自己到藥店任意買藥,隨便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