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OA)是關節軟骨的變性,破壞及骨質增生為特征的慢性關節病,是我國最常見的關節性疾病,也是引起老年人疼痛和殘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過去一直認為OA是自然老化的退行性病變,沒有好的治療方法,對其研究也甚少。近年來人們更加重視對O A的全面研究,其中包括治療觀念的更新和新方法的推出。現在認為,OA治療的基本目的是緩解癥狀,改善功能,延緩進展及矯正畸形,對OA應著眼于早診斷
、早治療、長療程,即在患者出現輕度癥狀時就應采用綜合治療。OA治療藥物包括改善癥狀和延緩病情兩類藥物。在OA的早期,藥物治療具有簡便易行,療效可靠及易于維持的優點,值得加以推廣。
改善癥狀的藥物
這一類藥物可迅速解除或減輕患者的關節疼痛、觸痛、發僵或積液以及伴發的可逆性關節活動受限,從而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對乙酰氨基酚國外首推本品緩解OA的疼痛。其止痛效果良好,不良反應少,費用較低,但有長期大劑量使用引起肝、腎損害的報道。經本品治療未獲療效,或伴有膝關節積液,或持續性疼痛的患者應選用其它藥物。
非甾體抗炎藥這類藥物具有抗炎、止痛和解熱功能,適用于OA的治療。但是由于不同的抗炎藥物對軟骨基質有不同影響,應慎重選擇。有研究顯示,阿司匹林、水楊酸、保泰松、消炎痛和萘普生等對關節軟骨基質蛋白聚糖合成有抑制作用,不利于OA,故不宜選用,至少不宜長期使用。而雙氯滅痛、美洛昔康、萘丁美酮、依托度酸、舒林酸和阿西美 辛等,對軟骨基質蛋白聚糖的合成無不良影響,甚至有促進合成的作用,因而適于選用,并且,作為選擇性COX-2抑制劑的美洛昔康、依托度酸和萘丁美酮等都有與特異性COX-2抑制劑相當的胃腸安全性,且對心血管和腎的不良影響少。國外有長期將此類藥用于治療OA的報道。美國風濕病學會2000年公布的膝和髖OA治療指南中,列入了特異性C OX-2抑制劑,如塞米昔布和羅非昔布等。研究顯示,它們的療效和對照藥萘普生、布洛芬及雙氯滅痛相當,但內窺鏡潰瘍發生率則明顯低于對照藥。然而,該指南亦指出這兩種新藥和對照藥之間胃腸安全性的差異還有待進一步的長期觀察。指南同時指出,昔布類新藥與對照藥一樣也可引起腎毒性,對老年OA患者的治療應慎重選擇。
阿片類藥對于中度乃至嚴重的膝OA,以上藥物仍不能解除疼痛者,可選用可待因或曲馬多等。對這兩種藥的大多數臨床觀察為短療程,最長的為6~8周,平均為19天。但是,這些藥物的不良反應如惡心、嘔吐、腹瀉、多汗以及有一定的耐藥性和潛在的依賴性都值得重視。
延緩病情發展的藥物
硫.酸氨基葡萄糖(Glucosaminesulfate,GS)自1969年德國首次臨床試驗驗證GS 治療OA之后,近20年,無論短程或長程的隨機、雙盲、對照觀察GS治療膝OA的結果都提示,本品既能抗炎止痛,又有延緩OA發展的作用。GS被認為是一個改善OA病情的藥物或慢作用藥,又因體外實驗證實其對軟骨代謝有良好作用,也稱其為軟骨保護劑。GS是形成所有結締組織,包括軟骨基質葡糖胺聚糖的基本成分,口服后90%以上的被吸收,吸收后4小時到達關節軟骨。GS對軟骨具有特殊的趨向性,可由軟骨細胞結合到蛋白聚糖,再分泌到軟骨細胞外基質。G S對OA的作用機制可能與刺激軟骨蛋白聚糖生物合成,減少分解代謝酶活性(如基質金屬蛋白酶),逆轉白介素-1對軟骨代謝的不良影響及降低超氧化基團的產生有關。此外,GS還可增加軟骨特異性Ⅱ型膠原合成。一項包括212 例膝 OA患者的隨機、雙盲、對照、3年療程的臨床觀察及另一項202例膝 OA隨機、雙盲、對照、3年療程的研究均提示,長期GS治療可阻止膝OA 的發展,并且,專家認為,GS是第一個符合現代分類的改善OA癥狀及病情的藥物。
雙醋瑞因(Iacerein)本品為大黃提取物,活性成分為二乙酰大黃酸。研究表明,本品通過抑制白介素-1β和氧自由基的產生和釋放,抑制金屬蛋白酶的活性及穩定溶酶體膜而發揮抗炎及對關節軟骨的保護作用而改善O A病程。本品用于OA的治療,并被列入治療OA的慢作用藥。一項404例膝OA,為期16周的隨機、雙盲、對照觀察顯示,本品100毫克/天為最佳劑量,能明顯改善癥狀,且其副作用僅為短期腹瀉。
透明質酸(Hyaluronicacid,HA)HA可通過增加滑液的潤滑作用,增加內源性HA合成,減少軟骨蛋白聚糖降解及抑制花生四烯酸釋放和前列腺素E2的合成而發揮治療作用。研究表明,關節腔內大分子是HA,補充治療有利于緩解OA疼痛,增加活動度,消除滑膜炎癥及延緩疾病進展。本品主要用于膝關節OA,適用于對常規治療療效不佳,或不能耐受止痛劑或非甾體抗炎藥治療者。
維生素A、C、D和E近年來有將維生素作為預防和改善OA疼痛和殘疾的方法。維生素A、C、E是食物中的主要抗氧化劑,被證明在OA進程中有潛在的抗氧化作用。維生素D通過對骨的礦化和細胞分化在OA中發揮作用。動物實驗和臨床研究提示,這些維生素至少通過以下3個途徑影響OA,即防氧化損傷;調節炎癥反應;參與骨和膠原合成相關的生物學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