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骨折、脫位等外傷,基本不需要口服藥物加快愈合。因為,人體的骨組織有很強的再生能力,完全可以自我修復。但有的患者治病心切,往往喜歡服用各種促進骨骼生長的藥物,結果卻延誤了病情。為此,現將一些不利于骨折愈合的藥物做以簡單介紹。
消炎痛和水楊酸類藥物:如消炎痛、阿司匹林、扶他林等藥物是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起到止痛的作用。與此同時,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不利于骨折斷端血管的再生。而且,此類藥物在減輕炎癥的同時,使血管擴張作用受到抑制,局部血流減少,組織缺氧,長期服用會造成骨折愈合延遲。
四環素類藥物:遲緩骨骼生長,導致兒童骨骺和干骺端的骨小梁變形、斷裂,發生局部的微細骨折。
皮質激素類藥物:強的松龍、地塞米松等皮質激素類藥物會直接影響骨骼的生長及損傷后的修復。長期服用,還可能導致全身性骨質疏松,甚至引起病理性骨折。在骨折愈合初期,如使用上述藥物將使骨折斷端的血腫吸收緩慢,血管再生、骨化等受到抑制,還可誘發血腫感染。
抗凝類藥物:各種止血劑肝素,可降低凝血活酶濃度,使骨折端纖維蛋白合成減少,局部多糖降低,延緩骨折愈合。
環磷酰胺:該藥物的不良反應主要有骨髓抑制引起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具有細胞毒性,可使骨骺軟骨板的成骨細胞損傷,使其縱向生長受到限制,骨干抗彎強度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