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人認為貼膏藥只是小事一樁,殊不知其中的學問可不少。由于膏藥的種類繁多,功效各不相同,所以必須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去選擇。
膏藥是常見的外用藥,是祖國醫藥五大藥物劑型之一。
對于膏藥人們并不陌生,絕大多數人認為貼膏藥只是小事一樁,殊不知其中的學問可不少。由于膏藥的種類繁多,功效各不相同,所以必須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去選擇,千萬不能隨意貼。
選購要對癥
隨著科技的發展,膏藥的種類越來越多,治療的范圍也越來越廣泛,以前外貼膏藥多應用于皮膚科和外科,而現在它對某些內科疾病也有一定療效。
但是,膏藥不可隨意“通用”,在選購和使用膏藥前一定要根據適應癥來選擇,應該在醫師或藥師的指導下用藥。
使用5注意
1.絕不能內服:多數膏藥含有鉛化合物等有毒藥物,故絕不能內服,否則會引起中毒甚至生命危險。
2.貼膏藥前的準備工作:貼膏藥之前,患處或穴位處的皮膚一定要進行嚴格消毒,先用溫水、熱毛巾或生姜片洗凈,擦干后再貼膏藥;紅腫痛部位應先用醫用酒精消毒后再貼膏藥。
在貼黑膏藥時,要先將膏藥加熱軟化。一般將膏藥放在微火(蠟燭、酒精燈等)上烘烤,或將其漂浮在開水上面使其軟化。軟化后待膏藥溫度適宜(過熱易燙傷皮膚,過冷不易貼敷),再貼敷于患處。注意膏藥不能在煤爐上烘烤,因為煤燃燒時產生的CO、SO2等有害氣體,會被膏藥基質及水分所吸收,然后經皮膚吸入人體,危害健康。在氣溫較低時,橡皮膏不易粘貼住,可以將藥膏貼好后用熱水袋敷,以便粘牢。
①按形態分類:
類 型 定 義 產 品 軟膏劑 將藥物與基質制成具有適當稠度的膏狀
外用劑型 糊劑、乳膏、凝膠膏等 硬膏劑 將藥物溶解或混合于粘性基質中,涂布于裱背材料上,供貼敷使用的外用劑型 黑膏藥、白膏藥、橡膠
硬膏、貼膏、巴布劑等
②按用途與適應癥分類(常用的4種):
類 型 適 應 癥 追風膏 治療因受風寒、氣滯血淤所引起的四肢麻木、腰腿疼痛、筋脈拘攣、跌打損傷等 拔毒膏 拔毒消腫,去腐生肌,適用于癰疽初起、癤瘡等癥 救心膏 緩解或預防心絞痛癥狀,貼于心前區,一般5~6分鐘心絞痛即可緩解 傷濕止痛膏 用于風濕痛、腰痛、肌肉痛、扭傷、挫傷等
3.注意正確的敷貼部位:膏藥的敷貼部位可分為經穴、患處和解剖部位三種。偏頭痛可貼太陽穴,這便屬于按經穴部位敷貼;跌打損傷、各種皮膚病等屬于按患處敷貼,即患在何處貼何處;慢性氣管炎貼支氣管區、胃痛貼胃區等屬于按解剖部位敷貼。另外,有些膏藥必須貼于體表特定部位,如治療小兒寒積腹痛的小兒暖臍膏,必須貼于肚臍上。
4.按時更換,保證藥物治療效果。
5.膏藥的過敏反應:有些人貼膏藥后,患部會發生瘙癢,這時可在膏藥外輕輕按摩,若不能緩解,可將膏藥取下,用酒精涂搽瘙癢部位,再將膏藥加溫貼上。若患部因貼膏藥引起水皰,發生潰爛,則應將膏藥取下,用雷弗奴爾消毒患處,并用紗布包扎。
如果用膏藥后發現局部皮膚出現紅色丘疹、水皰、瘙癢劇烈等現象,說明對此膏藥過敏,應立即停止貼敷,必要時進行抗過敏治療。此外,當膏藥涂抹鼻、耳24小時后,若粘膜出現充血、腫脹、分泌物增多等不適感,應立即擦洗干凈。
應用有禁忌
膏藥雖為外用藥,但是同樣具有禁忌癥:①如平時運動或勞動時,不慎造成肌肉挫傷或關節、韌帶拉傷時,不要立即將傷濕止痛膏、麝香追風膏等貼于患處。這類膏藥雖具有活血散淤的作用,但傷后即貼不但達不到消腫止痛的目的,反而會使局部軟組織充血腫脹、疼痛加重。②孕婦禁用含有麝香、乳香、沒藥、紅花、桃仁等藥物的活血化淤膏藥,如追風膏等。特別是孕婦的臍部、腹部、腰骶部更不宜貼膏藥,以免局部刺激引起流產。③局部有破損者,不可將膏藥直接貼在破損處,以免發生化膿性感染。
應特別提醒的是,一定不能以病試藥。有些患者認為膏藥不是內服藥,可以隨便用,于是對一些常見的皮膚病、疼痛、炎癥、出血等,自己找所謂的良方、驗方膏藥來使用,結果不但久治不愈,還錯失治療良機,使病情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