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瘡是大家并不陌生的一種冬季常見病,在氣溫10℃以下的濕冷環境中易發生。好發于手指、手背、足趾、足跟、耳部、面頰等處。起初為局部性紅斑或暗紅帶紫色腫塊,觸之冰涼,有癢的感覺,遇高溫受熱后皮膚瘙癢感加劇。重者出現水皰,內含淡黃色或白色漿液,破潰后形成糜爛或潰瘍,自覺疼痛。 該病病程較長,冬季還會反復發作,不易根治。不僅影響了患者雙手的美觀度,還給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臨床實踐證實,云南白藥有活血、祛瘀、止血、收斂、生肌的功能,從而可使凍傷部位的腫痛癥狀得到改善和糾正,使機體組織恢復正常功能。從而在治療凍傷方面有特殊的療效。據統計,在76例凍傷患者中,有反復凍傷史的有51例,其中時間最短者1年,最長者6年以上。部分病例曾應用凍瘡膏無明顯效果,經過云南白藥治療后,這76例患者均獲痊愈,效果較好。其中1度凍傷者用藥2次而愈;2度者用藥2-3次,3-5天好轉,5-9天治愈;3度者用藥2-7次,5-6天好轉,10天左右治愈。多數病例在敷藥后4-10小時開始結痂。 不過要在醫囑下正確使用此藥:皮膚未破潰者先在溫水中浸泡5-10分鐘,有破潰者則先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患處。用藥棉蘸取適量云南白藥酊,涂擦并輕揉患處數分鐘中重度不可揉搓,每日3-4次,一般治療時間為一周。
在中醫學上來說,由于凍瘡患者大多體質陽虛,故氣血運行不暢,凝滯脈絡,久而久之肌膚便會失去養分,導致陰寒久伏于脈絡,因此,凍瘡會反復發生。而在夏季治療凍瘡,正是中醫學的一大特色。利用夏季氣溫高,人體陽氣在夏季處于節律變化的高峰機體陽氣充沛的有利時機,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加之夏季皮膚毛孔容易擴張,如配合活血化瘀藥物乘其勢而治之,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療效,使宿疾凍瘡得以恢復。夏季 可在如下方法任選1種,連續5-7天,即可有效地預防凍瘡發生。
1. 鮮芝麻葉適量,放在生過凍瘡的部位,用手來回揉搓20分鐘左右,讓汁液留在皮膚上,1小時后再洗去,每日1次,連續1周。
2. 吃西瓜時,將西瓜皮適當留得厚一些,形成白中稍帶紅的樣子,用它輕輕揉搓生過凍瘡的部位,每次3分鐘,每日1次,連續1周。
3. 紅辣椒10克,去子切碎,放入白酒60毫升中浸泡7天,再加樟腦3克搖勻,使用時用消毒棉簽沾藥液外搽生過凍瘡的部位,每日2次,連續1周。
4. 生姜60克,搗爛,加入白酒100毫升,浸泡3天即成。使用時用消毒棉簽沾藥液外搽生過凍瘡的部位,每日2次,連續1周。
5. 白茄根60克,花椒10克,水煎熏洗易患凍瘡處,每日1次,每次10-30分鐘,1日1劑,連續1周。 選用成熟的紫皮獨頭蒜,剝去外皮,搗碎成泥,在陽光下曝曬至溫熱,將蒜泥薄薄地涂在冬天易凍傷的部位。每日涂3~5次,連續5~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