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緊張性頭痛成為困擾都市人的一種常見病癥,其發病率之高可謂頭痛之最,占頭痛患者的80%之多。緊張性頭痛發生后,如果治療不當,常使病情遷延不愈,影響工作和生活。
朱建貴介紹說,緊張性頭痛又稱為肌收縮性頭痛。主要為頸部和頭面部肌肉持續性收縮而產生的頭部壓迫感、沉重感,有的病人自訴為頭部有“緊箍”感。患者的兩額側、后枕部、頭頂部或全頭部出現疼痛,檢查時會發現后頸、肩部肌肉有壓痛點,有時可以摸到一個或多個肌肉硬結,顯示頸肌正處于收縮狀態。頭痛的形態是鈍痛、脹痛,有壓迫感,有時像是被緊緊箍住一般。頭痛的強度為輕至中度,一般不需要臥床休息,也不至于影響日常生活。過度集中精神(如看文件、打電腦等)時會加劇頭痛。
大部分患緊張性頭痛的人都是長期伏案工作或重復一些刻板動作的“辦公室人士”。進行計算機工作,精細手工工作和使用顯微鏡的人都屬于此列。由于頭、頸、肩胛帶的姿勢不良、屈頸,很容易等造成慢性、持久的頸部肌肉收縮,從而引起頭痛。
多重誘因導致緊張性頭痛
緊張性頭痛發病機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確,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概括起來有以下幾種。
①顱周肌肉疾患和中樞敏化及調節功能障礙。
②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因素與長期頭痛相互影響。
③血小板功能異常及中樞單胺能神經系統功能改變;椎2基底動脈血流速度改變。
④痛覺中樞受損。
⑤頭項和肩胛骨長期處于不良姿勢,遺傳、感染、服用某些藥物、吸煙、飲酒、植物神經功能失調等。
朱建貴介紹說,由于壓力帶來的應激和焦慮在緊張性頭痛的發病中引起一定作用,許多緊張性頭痛患者處于長期的慢性焦慮、憂郁等顯著的情緒緊張狀態中。
女性患緊張性頭痛的概率更大,男性和女性患上緊張性頭痛的概率是40:60。特別是當女性月經來潮或更年期時,發生緊張性頭痛的可能性很高。
朱建貴說,患緊張性頭痛的病人在頭痛時,常伴有失眠、煩躁、易激動、抑郁、記憶功能減退等癥狀,有時與神經衰弱性頭痛不易區分,這時就應詳細進行體格檢查。神經衰弱性頭痛一般不會發現器質性改變,而緊張性頭痛,體檢時常可發現頸、肩、背部肌肉緊張,觸壓該部時有明顯酸痛感覺。若由于頸椎病變,外傷和頭頸部附近組織器官如眼、耳、鼻、喉、牙齒及頭皮和顱骨病變刺激導致了繼發性緊張性頭痛,則可出現頭、面部的局部病征。對于長期慢性頭痛而各項檢查無特殊發現者,應考慮為緊張性頭痛,該頭痛除和偏頭痛區別外,還應該與枕寰部、頸椎、椎旁等頸部器質性病變引起的頭后部疼痛、神經衰弱、癔病、各種內臟疾病等引起的長時間頭痛的基礎上出現的緊張性頭痛加以區別。
治療已成體系
由于緊張性頭痛發病機制未完全明了,目前尚缺乏對緊張性頭痛有針對性的特效治療藥物,大致分為發作期用藥和預防用藥。輕度緊張性頭痛的患者大多不用治療,只有當頭痛影響工作、生活時才需要就診。發作期用藥主要包括非甾體類止痛劑、麻醉性止痛藥和肌肉松弛劑三類。預防用藥主要有抗抑郁藥等。臨床上還采用心理、行為、物理等療法,但由于其頭痛病因復雜,機理不清,臨床表現多種多樣,療效尚不令人滿意。
朱建貴介紹說,中醫對頭痛的認識由來已久,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體系。目前,中醫學對緊張性頭痛的病因病機從外感、內傷兩個方面立論。外感多因起居不慎、坐臥當風等感受六淫之邪,上犯巔頂,清陽之氣受阻,氣血凝滯,阻礙脈絡而致頭痛。內傷所致主要與肝、脾、腎三臟病變及淤血有關。腦為髓之海,腦依賴肝腎精血及脾腎運化水谷精微,輸布氣血以濡養,故肝、脾、腎病影響于腦而致頭痛。
中醫藥治療頭痛,歷史悠久,方法活潑多樣,療效肯定。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在已故著名老中醫趙金鐸治療頭痛臨床經驗上,初步總結出了緊張性頭痛以肝臟為病位中心,以氣血痰熱風寒虛為病機重點,即肝郁、肝火、肝風、肝寒、肝瘀、肝虛等病理變化可致頭痛,當分別施以疏、清、平、溫、化、補諸法,和肝而治之。通過臨床驗證,進一步將病機優化為風、火、痰、淤,分別采用平肝熄風、清肝瀉火、疏肝化痰、疏肝活血的治法和相應的方藥,已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